台灣第一次 中央大學推登月計畫

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第4季由日本協助送上月球

image

中央大學宣布推動「台灣首次國際登月計畫」,「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研發計畫由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後排左三)帶領太空系校友、研究生和大學部學生參與。校長周景揚(後排左四)表示這是「中大一小步,台灣一大步」。(中時鄧博仁攝)

 我國第一次展開國際登月計畫!中央大學自主研發「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預計今年第4季由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 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發射升空進行科學任務,從地球到月球、繞月及登月執行4個月的任務,為人類未來在月球長居盡一份心力。

 未來10年是人類登月計畫積極推動的時期,我國在中央大學主導下,展開國際登月計畫。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今年1月14日、15日,他和學校研究團隊將「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送往日本,預計第4季搭乘登月小艇升空,展開科學任務。將這儀器送上月球,費用是新台幣1800萬元。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主任張起維指出,過去我國發射的衛星及各式科學酬載都僅在約800公里的高空運作,這次「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將首次離開地球軌道,在2000公里外執行任務。

 張起維提到,距地球2000公里以上的「深太空」,那裡的游離輻射對生命和科技產品非常不友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主要是偵測地球到月球及月球表面的輻射劑量,及輻射環境對電子產品的影響,可提供執行太空任務參考,或作為未來電子和太空產品設計的考量。

 為了能在嚴峻的太空中「旅行」4個月,張起維說,「深太空輻射探測儀」重量、耗電量都有嚴格要求,因此設計出長寬高分別是14公分、14公分及3.68公分,重量僅400公克,相當於半斤茶葉的重量,設計完全由中央大學一手包辦,參與學生的名字也都刻在「深太空輻射探測儀」的電路板後方,展現中央大學在太空領域的付出。

 另一方面,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昨日宣布,日本小型無人月球探測器「SLIM」20日成功降落月表,日本成為繼前蘇聯、美國、中國及印度之後第5個登月國家,SLIM在28日晚與地面建立通信,並開始觀測月表的岩石組成等。

 張起維說,1969、1970年的人類登月計畫,都是由政府主導,但這次各國展開「重返月球」任務,除政府以外,還有很多民間公司參與,大家一起為人類未來在月球長居而努力,甚至要以月球為基地,進一步探究土星等其他星球。

相關新聞

中國大陸31日突然宣布6月15日起,對產自台灣的潤滑油基礎油等134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
針對經濟部長郭智輝拋出2030絕對不缺電一說,行政院長卓榮泰31日表示,政府有絕對努力跟決心,要持續安全穩定的供電,...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30)日率領副院長鄭麗君、秘書長龔明鑫等人拜會立法院民眾黨團,在交流過程中,民眾黨立委張啟楷問及電力問題,他表示,AI、...
能源政策首重電夠不夠 其次才是低碳、淨零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上任後昨日首度談到對能源政策的看法;他直言,自己不排斥核電,關注的是電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