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中間品貿易」概念躍為主流

中國大陸經濟雖有「高質量發生」、「新質生產力」等新提法,但至少今年還未能有經濟新動能來替代傳統的「三駕馬車」。在傳統的「三駕馬車」中,投資和消費新空間有限,於是目光還要放到進出口貿易上。在進出口貿易領域,既有人鼓吹今年會是「出口大年」,也有人認定將迎來「新貿易戰」。中共決策層方面則下定決心,今年要首推「中間品貿易」新概念。

大陸進出口貿易,去年表現不佳,其中7月出口大幅下滑14.2%,被認定為阻斷疫情後經濟回升之勢,貿易進出口和經濟大勢都表現不好。但對今年進出口貿易的可能路徑,有截然不同的兩路看法,首先是在「光明論」下,有今年將迎來「出口大年」之說。

這種說法有其兩個主要依據,一是說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越來越多,去年中國出口產品增幅最高的,是汽車及零配件、新能源電池、光伏、船舶等產品,其中大陸汽車出口增幅約九成,成了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同時中國船舶訂單,約占全球市場的一半;二是說全球貿易大勢,中國進占西方退出的市場,有了新的市場空間,這說的主要是俄羅斯、中東、拉美、非洲等市場,其中大陸對俄羅斯的貿易額,去年大增六成以上;三是全球經濟周期,隨著各主要貨幣當局進入降息周期,有可能結束通膨,進入經濟恢復、消費回暖,貿易也就會回暖,將有利大陸貿易出口。

不看好今年大陸進出口貿易的,主要依據是擔心「新貿易戰」,這說的還不是中美貿易戰再燃戰火,而是中美脫鉤之勢漸明,中美間貿易量下降,大陸與發達經濟體特別是歐盟間將有貿易戰。

去年年底,大陸宣布對石墨材料實施出口管制,引起一些國家的警愓。今年1月中,韓國產業通商部在貿易委員會會議上宣布,對內建大陸生產二次電池的智能手機,以及大陸製造的正極材料中鎳鈷錳的含量比例為8:1:1的三元鋰電池的正極材料,是否侵犯韓國LG化學專利權展開調查。

而在此之前,由於大陸電動車在歐洲銷量日增,歐盟開始警愓大陸電動車衝擊歐洲汽車工業,導致產業消亡和千萬人失業。歐盟委員會正對大陸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由於大陸對汽車出口的依賴加大,相關的調查被指有可能引動中歐間的貿易戰。還有研究晶片進出口的人士,在關心大陸與韓國、愛爾蘭、馬來西亞、台灣等的晶片和相關產品的進口貿易,有可能出現的變局。

兩種判斷,各有所據,中共決策層方面的思路,是今年要試「中間品貿易」,不僅是鞏固大陸的進出口貿易,還要令大陸走上「貿易強國」之路。

所謂「中間品貿易」概念,在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度提出,當時被作為擴大對外開放之路的辦法之一,但首度提出,未引起關注,一是這詞本身吸引力不夠,二是當時各方對所謂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對中國的貿易大局都不夠樂觀。

具體拆解「中間品貿易」,那「中間品」說的是用於生產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產品,這話有些抝口,但說直白得好理解些,就是原材料、零部件,有說中國現在出口量最大的電動車,就有好多中間品是外國廠商未能生產或材料短缺的,如前面提到的石墨材料、光伏板生產中要的塗錫銅帶等等。

不說不知道,原來中國已是全球中間品出口第一大國,中間品對中國外貿增量貢獻近六成。不過以前說貿易大國,較有面子的是汽車整車、船舶之大船大艦等,中間品是小打小鬧。現在認識提高,將之定位為加強大陸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一環,突破貿易高牆的重要貿易方式、甚至是走向貿易強國的重要路徑,那就不一般了。相信隨後而來,就會有新政策,新政策就會帶來新商機。

相關新聞

新加坡 總統李顯龍即將5月15日卸任,接棒的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 黃循財 6日接受英國《經濟學人》 專訪 時提到「台灣與烏克蘭不同,...
俄衛網5月13日稱,俄羅斯聯邦委員會12日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丁或蒲亭)提議任命別洛烏索夫(...
日本央行 (日銀)周一公告,在日常操作中減少了購債規模,由於事前並未對外預告,形同向市場發出鷹派信號。...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製造業數位化轉型行動方案」,要求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