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4/16~4/21)重要新聞回顧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水水台灣】

歐洲議會正式通過碳市場改革、全球第一個碳關稅法案

歐洲議會18日一連批准了數項重大氣候政策,為達成歐盟減碳目標鋪路。首先,碳交易市場(ETS)將逐步取消免費的碳排放配額,同時於2026年引入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提高對進口鐵、鋼、水泥等產品碳關稅。2027年預計將成立第二個碳交易市場,納入建築與交通碳排放。最後,歐盟還要新成立一個社會氣候基金,以減少貧困者的能源跟交通負擔。

延伸閱讀1:排碳者付費 歐洲議會正式通過碳市場改革、全球第一個碳關稅法案

延伸閱讀2:開全球先河 歐洲議會完成碳稅立法

延伸閱讀3:歐洲議會批准碳關稅立法 全球首例貿易法納氣象規則

 

總統蔡英文宣示:籌設碳交易平台

總統蔡英文19日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舉辦的謝年飯,致詞時強調,碳金融是達成能源供應穩定和多樣性目標的關鍵,證交所、國發基金與環保署合作,研議成立「碳交易平台」,此平台建立有助與國際合作,達成減碳的目標。

延伸閱讀1:總統蔡英文宣示:籌設碳交易平台

延伸閱讀2:我國將成立碳交易平台 政院、金管會回應了

延伸閱讀3:碳權交易所 最快年中成立

 

實現2050淨零排放 環保署發布淨零綠生活行動指引

為了2050年淨零排放,響應世界地球日,環保署發布淨零綠生活行動指引,提供民眾淨零綠生活的作法,以投資我們的地球,並求共同實踐,藉由生活轉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減少碳排並轉動產業的改變。

延伸閱讀1:實現2050淨零排放 環保署發布淨零綠生活行動指引

延伸閱讀2:投資地球 環保署發布淨零綠生活行動指引

延伸閱讀3:講清楚碳費費率、審議制度 環保署:8月公布草案

 

【公與義】

美擬加大對中制裁? 葉倫:建立健康關係但不妥協

美國媒體報導,總統拜登為遏制中國技術和軍事崛起,擬進一步加碼對中國的制裁;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20日發表演說,表示美中關係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賽局,美中經濟體脫鉤的結果將是災難性的;美國尋求與中國大陸建立健康的經濟關係,同時堅定捍衛國家利益與人權價值觀,但在國家安全問題上不會妥協,即使是犧牲經濟利益。

延伸閱讀1:美國財長葉倫:美中關係中,國家安全比經濟利益更重要

延伸閱讀2:中時主筆》葉倫說了實話

延伸閱讀3:葉倫:經濟制裁恐傷美元霸權

 

金管會因應金融業導入AI科技提三個對策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9日在財委會報告「因應金融業導入AI科技(例:ChatGPT),如何跨部會強化數位基礎建設、擴展金融科技監理路徑與完善資安法規,以加速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報告中提出三項方針,以因應科技發展之趨勢。

延伸閱讀1:AI恐危及金融安全 黃天牧坦言銀行也可能受騙

延伸閱讀2:後遺症來了?黃天牧做三件事:ChatGPT衝擊人類文化

延伸閱讀3:黃天牧:金融機構不能被AI控制

 

行政院組織改造 雙軌制任用惹爭議

行政院第二階段組織改造修法去年拍板,預計推動6部會組織改造,新增設的三級機關部分首長可能會採用常務及政務雙軌制。對此,有在野黨立委質疑,採用雙軌制會導致政治酬庸增加、破壞文官體制,甚至出現外行領導內行的狀況。

延伸閱讀1:行政院組改後經濟部新設五署 強化政策規畫任務

延伸閱讀2:增用人彈性?為政治酬庸?

延伸閱讀3:社論/變調的政府組改反成升官的終南捷徑?

ChatGPT影響氣候變遷? 耗電量等於18萬丹麥家庭一年

Chatgpt亮相後,引爆全球AI熱潮,各產業皆掀起所謂「AI技術革命」,不過於此同時,卻有專家警告稱,在Chatgpt更加推升人類生產力的同時,也正在消耗大量資源,OpenAI在今年1月消耗的電量,就足夠讓17.5萬個丹麥家庭用一年。

延伸閱讀1:生成式 AI 的法律迷霧:ChatGPT 等工具好方便,但相關風險你承受得了嗎?

延伸閱讀2:人類與AI共存思考題:ChatGPT該監管嗎?

延伸閱讀3:AI衝擊在即 應速監管立法 

 

相關新聞

碳有價時代來臨,企業碳焦慮越滾越大,「台灣碳交易之父」、台北大學教授李堅明認為,碳權是重要避險工具,企業在等待負碳技術成熟之前,...
全球面臨氣候變遷挑戰,台灣也將訂下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但為實現非核家園,台灣核電廠陸續除役,國內也掀起核電廠延役與否的討論,...
根據國際諮詢公司Resonance Consultancy新近發布的「二○二四全球最佳城市」(World's Best Cities...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6月2日,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4)前一日於台灣大學演講,引起全球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