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釋善意 頒農林22條惠台

大陸國台辦等11部委17日聯合公布「農林22條」措施,強調將提供台資企業在土地、金融、參與基建及開拓內銷等方面支持,以及參與城鄉冷鏈與物流等產業,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投資水產等捕撈作業。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這是推進「十四五」規劃具體舉措,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

這是大陸自2018年以來,第四度推出系統性惠台措施。由於兩岸關係仍處僵局,加上日前大陸暫停台灣鳳梨輸入,此時大陸提出涉農的新惠台措施,時間點及內涵都頗堪玩味。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7日表示,「農林22條」是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推進「十四五」規劃實施的具體舉措,將進一步深化兩岸農業、林業合作。至於暫停台灣鳳梨輸入,跟推出「農林22條」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大陸在對台工作中發展思想,是「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農林22條」全稱「關於支持台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措施包含台胞台企在農業林業領域發展涉及的農地林地使用、融資便利和資金支持、投資經營、研發創新、開拓內銷市場等方面提出具體支持措施,並支持台胞台企參與大陸農業林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根據內容,大陸將保障台企取得與流轉農用土地及林地。在金融支持上,讓台企同等享受農業信貸擔保和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讓台企可發行公司類債券,直接進行融資,同時鼓勵商業銀行提高台企信用貸款比重,根據台企需求設計個性化融資商品。

此外,鼓勵台企參與城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批發市場建設經營,對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備用電,實行農產用電價格;台企還可參與茶葉、水果、花卉等農林產品的國家標準起草工作,共同促進兩岸標準互聯互通。

2010年6月兩岸簽署的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早收清單,以及後續的服貿協議談判,陸方曾承諾對台灣18項農漁產品降關稅,並開放相關服務業,但隨著服貿卡關和協商中斷,大陸自2018年起每年推出單向的系統性惠台措施。對於陸方新政,陸委會17日回應,農林22條目的在磁吸台灣農業人才、資本及技術,協助大陸振興鄉村。大陸過去推動的措施,大多數台商及農民的感受是口惠而實不至、雷聲大、雨點小。

農委會坦言難擋退休人士赴陸

農委會表示,針對我核心農業技術研發人員,依法到大陸都要經過核准,但也坦言,管制只針對在職公部門人士,退休人士無法可管。

為了深化台企與農墾企業的合作,大陸推出「農林22條措施」,支持台胞參與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畜牧水產養殖等多個領域的建設經營,並投入技術創新與研發,但是消息一出,不少台灣人認為在禁止鳳梨後釋利多,是農業統戰的手法。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表示,台灣有「在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審查原則」,名列禁止赴陸投資項目共409項,鳳梨產業就是其中之一,也會滾動式檢討409項的調整必要。

然而技術在人難以防範,是否會是變向的技術外流?陳駿季指出,技術是搭配品種,除非連品種都帶到大陸,否則我們技術搭配對岸的品種,以研究角度來看,估計調整到適合當地品種也要2至3年。

另外這22條鼓勵技術人才去做技術研發,大陸一直以來也試圖挖角,既然對岸釋利多,台灣有什麼方式來留住人才?

陳駿季分析,目前是針對核心農業技術的管制,所有參與研發的人員赴陸都要經過核准,試驗改良人員出國也要透過許可制,學術研究單位人員只要涉及核心科技也視同管制名單,這部分已和教育部和科技部討論。

問到,退休人員、退休的水果產業加工業者等若被重金挖角到大陸和東南亞,是否也有相關管制?

陳駿季坦言,人員管制只是針對公部門,投資管制是針對產業,一旦退休後脫離公部門就屬於一般人士,將不再歸屬管制名單,只能告訴他們帶著專業技術赴陸對國內產業並不好,不過去其他國家的管制就相對寬鬆。

相關新聞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副總統當選人蕭美琴今天上午9時宣誓就職,賴清德將發表就職演說,聚焦3部分包括:秉持人民利益至上,國家優先對應國會新局;...
財政部最新一期國債鐘統計出爐。截至5月10日,中央政府未償債餘額首度突破6.4兆元,連帶使平均每人負擔債務達27.4萬元的歷史新高水準。...
財政部部長莊翠雲16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指出,股票當沖降稅措施將於年底屆期,財政部會重新檢視相關措施。財政部次長阮清華也說,...
準環境部長彭啟明15日應邀接受民進黨直播節目「老闆叫我開直播」訪談,針對近期核能是否為綠能議題,彭啟明表示,歐盟因為烏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