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永續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環境的日益惡化,節能減碳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地球公民最重要的議題。

背景說明

全球氣候的變遷,異常天候如颱風、地震、水災等已超出過去預防的思維,再加上能源供需受限,碳排放造成臭氧層變異,綠能開發刻不容緩,2020澳洲大火更為全世界所警惕,環境開發與保護應重新檢討,人與環境共存的新世界。

基金會自民國79年成立河川保護小組以來,即針對環境變化趨勢,舉辦不同主題的研討會,建立政府、學者與民間對話的平台,長期關懷追蹤台灣國土規劃及河川治理等課題。期望將過去以經濟掛帥為導向,漫無節制的開發,改變為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永續發展,才能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嚴峻考驗。

活動照片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氣候變遷下的治理挑戰專家對話研討會

  •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環保署環管處蔡玲儀處長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氣候變遷零碳賽局研討會

  •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氣候治理 環境永續再出發研討會

  •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極端天氣水、土、林的挑戰

相關文章

台灣必須心裡有數,要在二○四○年終結塑膠汙染,石化與對塑膠依賴高的產業勢必面臨政府去除對化石能源補貼,以及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帶來的碳價格之雙重成本遽增的壓力。台灣已經沒有陶醉在廉價塑膠的石油經濟舒適圈的條件,不清醒,二○二四年「全球塑膠公約」對台灣絕對會是一個災難!

全球的氣溫不斷飆升,為了降溫大家只好拼命開冷氣,然而冷氣排放會導致全球暖化加劇,造成惡性循環。近日,全球數十個國家包括中國、印度及美國,正在磋商「全球冷氣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計劃在2050年前,將冷氣相關排放量減少68%以上,這項承諾將於第28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中正式宣布。

行政院核定「國家 氣候變遷 調適行動計畫」,預計投入4,116億元,其中以 水資源 領域投入約2,067億元最多,希望確保民生、產業供水穩定,目標2036年前用水可滿足,整體備援自28%提升到50%。

我國垃圾量逐年增高,但公有 焚化爐 陸續歲修導致「垃圾山」堆置情況嚴峻,為此, 環境部 近年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將 廢棄物 燃料化,解決高熱值廢棄物處理、減少化石原料及燃料開採。但環團指出,SRF原料含有毒廢棄物,燃燒會製造空汙,卻發電效率若達25%,業者仍享補貼獎勵,痛批SRF根本是「假綠能」。

用SRF燃料棒發電在國外行之有年,先不論這種電能否稱為綠電,有些國外的好東西到了台灣,就是會因為人為因素走樣。例如國內 焚化爐 頻傳出測出致癌氣體 戴奧辛 ,正因燃燒不完全所致,操作過程沒有維持該有的溫度,犧牲的是人民健康。操作焚化爐有此健康風險,怪不得環團、立委會用放大鏡來檢視SRF,而當中央和前桃園市府可以不問居民意見,直接核准三家SRF電廠設立,更是視人民權益與環境正義於無物,怎能怪民怨高張?

歐盟執委會 3 日提出先進半導體、生物科技、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四大「最敏感且急迫」科技,盼優先取得成員國共識以評估風險及因應。

今年二月,台灣將二○五○年淨零排放列入氣候變遷因應法。但根據環境部八月公布的二○二一年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卻增加,不僅無法達成減排二%的當期目標,更令人擔心要如何達到二○二五年減排十%、二○五○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因此, 政府除了要檢討目前執行狀況,還需審視能源轉型、碳訂價與交易制度,以及運輸與產業部門的減碳積極度。

聯合國保護世界海洋多樣性的公海條約(High Seas Treaty)今天獲得67個國家簽署,往扭轉過度捕撈等人類活動對脆弱海洋生態造成的破壞再邁進一步。這項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的全球協議經多年討論,終在今年3月達成共識,在6月由聯合國正式通過;各界認為要實現在2030年前保護全球30%的海洋和陸地,即「30x30」目標,「公海條約」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