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遷與發展

中國崛起對台灣衝擊加劇,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未來兩岸若缺乏溝通共識,將面臨更嚴峻挑戰。

背景說明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去全球化聲浪不斷,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區域經濟與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活動照片

  • 殷乃平

    殷乃平

  • 鄭崇華

    鄭崇華

  • 王伯元

    王伯元

  • 朱雲漢

    朱雲漢

  •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左起趙政岷、薛琦、邱正雄、余範英、許嘉棟、朱雲漢、陳添枝、黃榮村、林聖芬

  • 許嘉棟

    許嘉棟

  • 陳添枝

    陳添枝

  • 薛琦

    薛琦

相關文章

優市場預期;經濟恢復消費不及生產,需進一步關注中小企業發展

 大陸統計局16日公布今年第一季GDP年增5.3%,較上季加快0.1個百分點,創近三季最高水準,也優於市場普遍預期的4.6%~5%。但 統計局官員指出,大陸經濟恢復有不平衡性,從程度來看,消費恢復不如生產,中小微企業恢復不如大企業,未來尤其要進一步關注中小微企業的發展。

綜合陸媒16日報導,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大陸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人民幣(下同)29.63兆元,...

大陸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16日公布,經初步核算,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國內生產毛額( GDP )較去年同期成長5.3%。這個數字不僅優於外界早前預期,也高於去年第四季的5.2%。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成長3.3%、6.0%、5.0%,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1%,較上月放緩0.6%,遜於市場預期。3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8%,是去年11月以來最大降幅,且連續第18個月下降。專家指出,中國通縮陰霾揮之不去,要避免形成「低物價、低消費」循環。

亞洲開發銀行(ADB)、高盛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三大機構,11日同步上調對大陸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主因是今年來大陸首季經濟數據表現穩固,其中製造業和貿易已初見復甦。

馬習二會

前總統馬英九在4月10號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面。馬英九提到,兩岸在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他沒有提到兩岸「對於一個中國的意涵,認知各有不同」。

中國房市買氣持續低迷,企業及民眾的投資和消費停擺,恐讓中國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表示,中國需要讓民眾相信房價上漲,經濟活動才能回暖的道理。

中國大陸經濟遭遇成長減緩,房市危機,青年失業居高,以及美國對諸多關鍵科技實施管制等重大壓力。不僅幾十年來的強勁成長期告一段落,甚至經濟陷入停滯的說法也甚囂塵上。由於人口快速老化,西方策略專家亞達尼(Ed Yardeni)去年甚至嘲諷,中國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護理之家」。

儘管外商去年對中國直接投資金額衰退,卻仍看好中國市場。 全球管理諮詢公司科爾尼8日公布2024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FDICI)報告指出,未來三年,中國是吸引力投資地的排名提高,從去年第七位躍升至第三位,並在新興市場的排名繼續領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