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零碳排

美國能源政策專家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表示,台灣的經濟是由充滿活力的製造業所帶動,經不起電力不穩定帶來的衝擊,因此台灣的能源政策需要顛覆,而準總統賴清德正是能擔起這份任務的最合適之人。

麥吉利斯是華盛頓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兼任研究員、曼哈頓政策研究所《城市期刊》(City Journal)的經濟學編輯。他22日出刊的日經亞洲的意見專欄指出,過去八年來在 民進黨 執政下,台灣經濟表現出色,...

溫室氣體排放量 不減反增

昨天為世界地球日, 蔡英文 總統及副總統賴清德共同接見「全國NGOs環境會議」代表團體。蔡英文在會中細數近年推動能源轉型成效,賴清德則強調會進行第二次能源轉型;不過,環團檢視蔡政府八年 減碳 成效,不僅溫室氣體排放量不減反增,徵收 碳費 時程一延再延,「減碳龜速」讓人覺得無力且失望。

環團昨提出九十案建言,有十五案是新提案。蔡總統表示,環團這五年提出的建言案已近七成解除列管,...

碳費費率仍難產,據悉,在 電費 大漲後,產業界出現爭取延後一年至2026年再報繳碳費的聲音;然而環保團體強烈反對,環境部也希望2025年如期徵收繳費,產官學意見仍在拉扯。

台灣太陽能產業推動,從民國 101 年起逐漸成長,為了達成 2050 淨零碳排目標,政府積極推動光電產業發展。但光電板平均壽命為 20 年,預估到 2045 年,每年將有 140 萬公噸的廢棄光電板需要處理,政府與產業都應審慎面對。廢棄光電板回收技術的發展,近年已有不少突破與進展,但離零廢棄仍有一段距離,既有回收處理制度雖已起步,惟民眾及環保團體仍有諸多疑慮,亟需結合各界意見,尋求與環境永續發展的平衡。

環境部26日將召開第二場碳費費率審議會,水泥、鋼鐵、石化等相關產業齊呼,因《氣候法》相關子法未到位,導致出現三個缺失:沒有進口產品碳標籤、沒有各產業別的標竿值,以及電力排放係數,進而建議政府應速訂相關子法。否則實施碳費後,將讓台灣產業價值鏈碳排放不減反增,也讓台灣陷入「碳洩漏危機」中。

環境部長薛富盛昨(21)日表示,環境部正研修法規,將加嚴 太陽光電 環評 認定標準,設置達一定面積、或一定設置容量以上就應實施環評,預計6月底預告草案,12月底修正發布。

國家兩廳院3/7舉行「溫室氣體盤查結果公布暨三年減碳行動」記者會,公布完成 ISO14064-1:2018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通過SGS查證,成為全台首座獲SGS查證之劇場。兩廳院同時發布三年減碳計畫,為表演藝術產業永續營運寫下新的里程碑。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年度《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去年(2023)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多項氣候變化指標均創下新紀錄。其中全球近地表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攝氏1.45度;全球海面平均溫度從去年4月開始就不斷創歷史新高;南極海冰面積是有紀錄以來新低,冬季結束時的海冰最大面積,比之前的最低紀錄少100萬平方公里。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亦繼續上升,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水平,比工業化前水平高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