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2024 年台美兩國都將迎來再一次的總統大選;美國方面,現年 80 歲的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 )日前透過一段影片宣布將競選連任,然而除經濟、內政問題外,年齡上的問題也引發內外不小疑慮。
由於剛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年第一季例會上,刪除了「三重壓力」的表述,加上19日大陸國家發改委才以「需求擴大、供給恢復、預期改善」來形容第一季經濟的良好開局。專家認為,「三重壓力」可能調整為「三重改善」,下階段的經濟政策重點, 可能在不擴大刺激利多的背景下,繼續提振企業信心、增加就業、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
樓繼偉指出,202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區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可以說是帶著問題探索。考慮到經濟狀況,財政部對外宣布2022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當然是實事求是的。在全面實現不動產統一登記後,市場比較關心的是,該政策是否是房地產稅徵收的信號。
韓國總統尹錫悅訪美之際,英國《金融時報》23日報導,為反制中國對美光(Micron)進行網路安全審查,傳出美國已向韓國提出要求,一旦中國制裁美光,屆時希望三星、SK海力士不要提升對中國的銷售量,防止北京得以填補晶片供應缺口;據了解,儘管美國在印太安全上和友邦聯手抗陸,但這是首度請盟國要求其國內企業配合跟進。
美國面臨的風險在於,在「不存在替代選項」說法的助推下,它的過度自信進一步加劇。這種敘事依賴於全球對美國製度和法治的信任,但這正是美元武器化造成巨大破壞的地方。它還依賴於全球對美國償債能力的信任,但隨著美國對外國資金的依賴不斷增加,這種信任也在下滑。
今年初剛立法通過的「氣候變遷因應法」,原規劃先實施碳費,之後再推動「溫室氣體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制度」,但日前蔡英文總統卻公開表示將加速設立碳排放交易所。有人說這是為因應「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讓國內業者可以購買價格較低的碳權,來抵減未來產品出口到歐盟時所需繳納的碳關稅。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北京政治的變化讓很多外資對大陸市場望之卻步,與美國關係的惡化更是短時間難以化解。這些都是大陸資本市場改革很難自圓其說的壓力,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最大挑戰。
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23日表示,大陸外貿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坦言「外需的不確定性仍然是最大變數」,這也加重外貿企業的經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