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 衛福部食藥署十日公布國產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標準,療效評估擬以「免疫橋接」方式佐證,「應檢附資料」則強調根據美國食藥局(FDA)相關規定制訂。此規定一出引發許多爭議,到底免疫橋接在國際上可不可行?目前國產疫苗若要通過國際認證的難點為何?以下為相關整理。

編者按:台灣原本是防疫的前段班,卻在上月中一夕間風雲變色,眼看在歐美逐漸展開後疫情新生活之際,對於亞洲46億人口的大多數人而言,今年剩下的日子恐怕與去年無異,許多人都在問:外出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減少出門的防疫例行公事何時能畫下休止符?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全球確診數已突破1億7千萬,造成超過380萬人口死亡,在這波疫情中,「無症狀」感染者在社區的流竄,似乎是除了病毒傳播快速之外,最令人頭痛的事,但本月一號在新加波的發現,為監控無症狀感染者的足跡露出一線曙光。

《巴黎協定》簽訂後,各國希望採取對「碳」課稅的方式,刺激排碳大戶往低碳、零碳的方向前進,隨著《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即將轉型為因應氣候變遷的專法,台灣的法規該怎麼制定才會有效?

氣候變遷加劇,台灣近一年來旱象嚴重。

國際綠天鵝會議六月初登場,達成共識將要求全球企業標準化揭露氣候變遷風險,金管會跟上國際趨勢腳步。

雲林縣府自2018年起古坑推動產業園區計畫,但時力立委陳椒華今日召開線上記者會表示,台灣才剛解除缺水危機,而該區乃是水質保護區,貿然解編,對水資源長期規劃來說絕非明智,此計畫應再重新思考。

編者按:本土疫情延燒,目前疫苗的採購與實際到貨數,是全民能否回歸正常生活的關鍵要素之一,從上個月政商和宗教界民間人士便紛紛表態,願協助由不同管道採購疫苗。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願親自購入500萬劑BNT疫苗的議題,讓許多人也關心最後究竟能否順利取得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