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為防中國堀起,拜登政府重回全球化多邊政策,直指中國人權問題未解,應給予制裁,原梅克爾大力支持的中歐投資協定,在她下台後歐盟內部產生分岐,該協定隨即遭歐洲議會宣布暫時凍結,梅克爾所在的中右翼政黨的總理候選人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暗示,除非制裁得到解除,否則該協定無法獲得批准。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說明大家憂心的全球資金氾濫問題,正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針對QE退場或拖延提出解方。
編按:據《聯合報》綜合外電報導,疫情復發又值乾旱、缺電之際,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台股大跌。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性質提高警惕,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
今年5月連續發生兩次全台大停電事故,缺電傳言再次甚囂塵上。經濟部坦言,氣候變遷導致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缺水與破紀錄的5月高溫,使得電力系統應接不暇。為什麼缺水連帶影響電力供應?除了許多慣常水力機組無法發揮,全台最大儲能電池——「日月潭」逐漸乾涸也是一個原因。
美國兩個最大公立學校學區,紐約市和洛杉磯,今天雙雙宣布徹底重新開放學校的計畫。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趨緩,接種疫苗比例漸高,家長們在全國掀起復課的呼聲。
彭博資訊報導,在台灣晶片製造業者正努力填補全球半導體供貨短缺之際,台灣正受到再次竄升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長達一年的乾旱衝擊農業、企業和能源等兩大壓力夾擊。在政府努力遏制疫情的同時,水、電雙缺的緊張情勢凸顯出台灣面臨氣候變遷的脆弱性所衍生的長期挑戰。
24日各地對流雲系旺盛,午後時段雙北和新竹多處發生短時強降雨,部分水庫進帳。
台灣疫情在5月初出現重大轉折,截至5月14日,國內病例累計1290例,到了5月24日已暴增為4917例,短短10天新增病例已超過3600例,本土病例大爆發,疫情的嚴峻不僅讓國人緊張,也受到外媒關注,紛紛撰文報導台灣防疫破功的訊息,以下綜合過去幾天知名國際媒體的報導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