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1%,較上月放緩0.6%,遜於市場預期。3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8%,是去年11月以來最大降幅,且連續第18個月下降。專家指出,中國通縮陰霾揮之不去,要避免形成「低物價、低消費」循環。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歐央6月將降息

歐洲央行(ECB)11日公布利率決策,結果一如外界預期連五度凍結利率。然而這次會議應是歐央最後一次「按兵不動」,因為該央行在會後聲明可能在6月降息議題,釋出迄今最明確的訊號。利率決策發布後,歐元兌美元曾應聲走貶0.2%,報1.0716美元,創二個月新低。

亞洲開發銀行(ADB)、高盛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三大機構,11日同步上調對大陸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主因是今年來大陸首季經濟數據表現穩固,其中製造業和貿易已初見復甦。

汽油和居住成本續升,使得美國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3.5%,為連續第三個月高於預期。物價壓力持續之下,市場不再認為聯準會(Fed)會在6月降息,道瓊工業指數早盤大跌近400點,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一度升破4.5%,為去年11月以來首見。

中國房市買氣持續低迷,企業及民眾的投資和消費停擺,恐讓中國陷入「資產負債表衰退」, 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表示,中國需要讓民眾相信房價上漲,經濟活動才能回暖的道理。

中國大陸經濟遭遇成長減緩,房市危機,青年失業居高,以及美國對諸多關鍵科技實施管制等重大壓力。不僅幾十年來的強勁成長期告一段落,甚至經濟陷入停滯的說法也甚囂塵上。由於人口快速老化,西方策略專家亞達尼(Ed Yardeni)去年甚至嘲諷,中國可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護理之家」。

美國近期通膨數據緩步下行,但速度不如預期,市場認為聯準會(Fed)降息時間可能延後,外商銀行認為,目前降息原因比何時降息更重要,只要聯準會不是為了經濟過度衰退而降息救市,對台灣金融市場的衝擊就不大,對台股也不至於有不利因素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