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根據經濟部16日所提的「我國電力能源配比執行現況與未來規劃」,將原訂2025年達成的太陽光電總量20GW目標,調整為2026年完成,而台積電在17日召開法說會,分析師關注台灣面臨缺電危機,台積電未來是否考慮使用核能作為電力來源。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則回應,政府已保證會提供足夠的電力支援,無論是來自核能發電廠,或綠電等其他來源。
追求 淨零 ,對全球各國各地域人民而言,是一種對自我生存永續性的責任允諾,也是不分國家強弱貧富,地球村子民應有的責任與驅動力。
出席世界景觀建築師聯盟六十周年大會歸來,全球逾五十個國家,近千位專業景觀生態規畫設計者與年輕學子共同參與,此次以「Code Red, For Earth」(面臨地球紅色警戒,拯救地球)為主題之跨域跨界交流—包括聯合國相關之人類棲息、世界自然保育、全球都市生態 保全 、世界遺產、文化景觀保存、氣候變遷因應…...
對抗暖化,全球須以目前20倍的速度減碳。PwC發布「2024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2023年全球碳密集度僅減少1.02%,降幅創十年新低,若要限制全球暖化,碳密集度每年降幅需達20.4%,即減碳速度要加快20倍。
此外,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再生能源裝置容量2023年新增510GW,資誠分析,由於各國政策支持,加上太陽能與風電技術成本下降,兩大利多推動2023年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增加14%至3,870GW,...
依照《國土計畫法》第 45 條,在縣市國土計畫2021年公告實施後四年,2025 年應公告實施「縣市國土功能分區」,象徵新的國土管理制度正式上路。但部分縣市政府卻以「圖資未更新」、「民眾理解不足」、「作業不及」為理由,要求中央延緩實施,甚至連立法院不分藍綠立委,都提出修法草案,要求國土計畫展延到 2027 年再上路。
環境部表示,草案將在今年底完成預告,預計明年元旦上路、2026年正式收費;後續將視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情形,明年再評估是否酌調碳費。
第六次碳費審議委員會今(7)日開議,碳費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A、B分別為50元、100元,預計明年開始試申報,2026年起正式收費。根據碳費徵收辦法,碳費徵收對象為溫室氣體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以上的電力、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推估收費對象約500廠;徵收對象需在明年5月底前試申報碳費(毋需繳費),6月30日前申請自主減量計畫,並在2026年5月底前依所申報的排放量及適用費率繳費。
經濟部3日表示,離岸風電3-1期本就不是台歐盟諮商範疇,且各開發商已與經濟部簽署行政契約,經濟部將依法行政,不會改變相關政策, 國產化政策應依照行政契約內容繼續實施 ;至於3-2期已進行公開招標,選商規則及產業關聯政策不變,但若有涉及 不可歸責開發商的事由 ,開發商可提出「產業關聯方案變更」之申請,經濟部將朝 「通案原則、個案審查」 方式辦理。而3-3期國產化政策,將朝向「開放」的大方向實施。
國土計畫法 原定明年上路,卻從中央地方互槓延燒到綠營內亂、部會分歧; 行政院 長卓榮泰坦言,國土法若干解釋、字眼、文字用語,確實會讓人產生疑慮。縣市政府和藍綠立委紛紛要求暫緩實施,環團則呼籲中央如期上路。隨著暫緩聲浪漸起,政治戰場也轉移到「責任誰來擔」,卻始終忽略國土法雖是整體規畫,但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家戶的資產價值和運用限制;基於國土安全永續的國土計畫,在地方和農民眼中卻缺乏公平正義,這才是該法最大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