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朝野立委均有提案,要求修法將國土計畫法明年4月底上路期程再展延。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1日邀集各縣市政府溝通,其中彰化、雲林、嘉義縣等農業縣市擔心,農業發展區劃設若太嚴苛,恐影響未來產業發展、年輕人口外移。行政院並未作成展延決議,希望縣市政府仍以6月底提報國土分區功能圖草案至內政部審議為目標。

因應氣候變遷等災害,《國土計畫法》原訂2025年上路,但多數縣市去年陸續召開公聽會後,引起民眾反彈,擔憂土地使用失去彈性、非都分區無法變更等問題,截至目前,僅花蓮、金門、連江3縣提報「國土功能分區圖」。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將在4月1日召集各縣市首長召開跨部會議,確認是否展延時程,據悉可能挪後2至3年再施行。

環境部26日將召開第二場碳費費率審議會,水泥、鋼鐵、石化等相關產業齊呼,因《氣候法》相關子法未到位,導致出現三個缺失:沒有進口產品碳標籤、沒有各產業別的標竿值,以及電力排放係數,進而建議政府應速訂相關子法。否則實施碳費後,將讓台灣產業價值鏈碳排放不減反增,也讓台灣陷入「碳洩漏危機」中。

環境部長薛富盛昨(21)日表示,環境部正研修法規,將加嚴 太陽光電 環評 認定標準,設置達一定面積、或一定設置容量以上就應實施環評,預計6月底預告草案,12月底修正發布。

國家兩廳院3/7舉行「溫室氣體盤查結果公布暨三年減碳行動」記者會,公布完成 ISO14064-1:2018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通過SGS查證,成為全台首座獲SGS查證之劇場。兩廳院同時發布三年減碳計畫,為表演藝術產業永續營運寫下新的里程碑。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年度《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去年(2023)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多項氣候變化指標均創下新紀錄。其中全球近地表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攝氏1.45度;全球海面平均溫度從去年4月開始就不斷創歷史新高;南極海冰面積是有紀錄以來新低,冬季結束時的海冰最大面積,比之前的最低紀錄少100萬平方公里。主要溫室氣體的濃度亦繼續上升,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水平,比工業化前水平高50%。

今年起排碳有價,首場碳費費率審議委員會昨天登場。台灣環境規畫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媽媽氣候行動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綠色和平、環境法律人協會等環團在會前發聯合聲明,呼籲碳費至少五百元起徵,並以二○三○年每噸三千元為目標,逐年調升。

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透露,在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2026年正式上路前,預計推出八大類公共工程減碳指引,從設計端就要求減碳,指引未來均具有強制性。據悉,工程會已在去年底陸續與相關部會溝通,其中以建築和水利建設進度較有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