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 從 5 月中旬到現在,全台民眾度過了近兩個月的三級警戒生活,民生方面處處受限。終於在 7 月 12 日這一天,台灣迎來了首次「微解封」!但其實同時在這一天,鄰近的日韓兩國,卻都不約而同發出警戒,除了再次讓經濟復甦蒙上陰影外,也導致民眾反映防疫疲勞的情形。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表示,政府可鼓勵國內許多投入節水與再生水的標竿企業,如:台積電、友達、中鋼及奇美等,讓欲投入再生水產業的廠商參考,一同建立台灣再生水產業。

台北捷運環狀線「最後一塊拼圖」東環段被視為內湖交通唯一解方,今天首度進入環評初審,全線地下化設10站,行經內湖、南港、信義、松山、中山、文山等重要精華區,環評委員擔心東環段通過北部人口密集處且貫穿基隆河下方,建議進入更嚴格的二階環評但遭北捷拒絕,委員決議補正再審,要求補充交通衝擊、空汙影響及工法安全分析。

基隆協和電廠更新改建,台電規劃要填海造陸興建我國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引發爭議。雖然台電強調,填海造陸面積已縮減1/3,但地方居民及環保團體仍質疑,台電未詳細評估替代方案,執意要活埋海洋生態,替海送終。

歐盟計劃於14日公布名為「Fit for 55」的氣候計畫,內容涵蓋12項政策,範圍鎖定能源、工業、運輸與家庭等四大領域,希望在未來十年內大幅降低碳排量。

核能是否是乾淨、永續的能源呢?每個國家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是否算綠能更是存在分歧,不過至少對於不少歐洲議會成員(MEPs)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BioNTech SE(BNT)宣布,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實業(香港)有限公司分別與台積電、鴻海和永齡基金會,以及裕利醫藥正式簽訂《銷售協定》,復星實業將向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委託的裕利醫藥銷售共計1,000萬劑mRNA新冠疫苗,該等疫苗將被買方捐贈予臺灣地區疾病管制機構用於當地接種。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活動;此活動源自1970年代美國校園興起的環保運動,1990年代這項活動從美國走向世界,成為全世界環境保護,愛地球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