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中共19大六中全會今天在北京開幕,會議將通過中共歷史上第3個「歷史決議」。紐約時報分析,這份決議與這場會議不但鞏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權威,同時象徵他邁向第3任期。

編按:中國共產黨中央全會每次均有不同的主題,11月8日所召開的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時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通過新華社發布萬字特稿,外界視本次全會如毛澤東與鄧小平時代的歷史時間節點,顯示對未來數十年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深遠影響。

2020年新冠疫情至今,股價與房價仍大幅上漲,與疫情衝擊下百業蕭條形成對比,街上不少店面貼上招租廣告,貧富差距也在這波無薪假、失業潮中越拉越大,疫後的貧富差距比以前更加嚴重,目前各國對於收入差距的判斷,主要以「可支配所得」來衡量。舉凡國際政經局勢,國內外疫情變化、疫苗施打進展、紓困與振興方案、主要國家財政與貨幣政策、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產業供應鏈重組衝擊,勞工政策與青貧政策走向等,盼透過公與義小組專家聚焦討論,提供解析與方向析,提供台灣因應之道與方向。

美國聯準會3日利率決策會議宣布,2021年11月開始縮減購債、每月縮減150億美元,預計2022年中結束,市場憂心對台股基金動能造成衝擊。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蔡麗玲4日指出,美股道瓊、那斯達克當日都上漲,但股市最終要看基本面,台股基本面穩健,且台灣總體經濟也持續成長中。金管會將持續關注「台股資金移動影響」及「證券市場後續表現」狀況。

美國聯準會(Fed)發布最新決策,應會宣布啟動縮減購債,此外Fed料將擘劃後疫情時代的政策路線,美將啟動量化寬鬆(QE)退場,跨出收回貨幣刺激政策第一步,但聯準會主席鮑爾強調對升息仍保持耐心,由於市場不確定性,Fed表現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都有風險。

中央銀行4日公布第三季理監事聯席會議議事錄摘要,指通膨動向為「數位理事表達關切」,討論重點較上季開會進一步關切到家計部門的通膨預期,認為會比實際值高出許多,建議央行要對通膨預期及調查方法進行更多研究,特別是轉變的重要訊息。

日本經濟新聞金融部長河浪武史撰文分析,量化寬鬆原本是中央銀行為增加金融市場的資金量,向銀行等購買國債等手段,此時美聯儲縮減量化寬鬆,金融環境有可能從「貨幣寬鬆行情」迅速轉向「貨幣緊縮行情」。從全球範圍來看,政府債務和民間債務都處於歷史最高水平,面對利率上升顯得脆弱,貨幣緊縮還需要推進世界經濟的結構轉型。

河浪武史: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11月3日敲定了分階段縮減在新冠危機下啟動的量化寬鬆、...

香港恆大集團風暴至今未歇,甚至連美股都遭波及,恆大風暴會擴大嗎?政大金融系兼任教授殷乃平表示,恆大集團不只涉及房地產市場,還會對大陸的金融市場產生連鎖效應,甚至波及其他企業是否也會遭債權人債權緊縮,因此大陸政府態度很重要,如果處理不好,後遺症遠比大家想像的大。因為如果大陸金融市場及房地產市場出問題,會拖累世界金融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