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歐盟為遏止溫室氣體排放,規定在歐洲營運的發電廠、工業與航空業者在製造污染的同時,必須購買碳配額。

《路透社》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4日表示,她認為沒有通脹問題醞釀,淡化了先前的評論。她稍早稱,美國總統拜登的支出計劃提振了經濟增長,可能需要升息以阻止經濟過熱。

編按:全球化發展快速,數位經濟藉由有網路效應及便利性,特別容易有大者恆大、贏者全拿,導致數位壟斷日益嚴重。今年三月美國10名州長向Google與Facebook提起反壟斷訴訟,爭點在從競價中獲取特權。近日大陸官方擴大對科技公司也將擴編反壟斷監管機構。歐盟最快將在本周對蘋果公司提起反托辣斯訴訟。歐美中皆在遏止數位壟斷之不公平。

據《彭博社》報導,經過七年艱苦的談判,中歐於12月達成重大投資協議,可能最終成為兩國關係迅速惡化的起因。歐盟行政部門和德國各自製定了立法,中國實體投資更加艱難,同時與美國一起對抗北京實施制裁措施。

本期「經濟學人」以台灣雷達圖為封面,左有中共五星旗、右有美國星條旗,並有軍艦、軍機光點,稱這是「地球上最危險地區」,指台海若爆發戰爭將成災難,美、中須極力避免。總統蔡英文表示,雖然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確實存在,但政府絕對有能力來管控各種可能風險,為台灣建立安全的屏障。

綜合媒體報導,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周一起一連3天(3日至5日)在英國倫敦舉行。美國和歐盟尋求把基建倡議加入G7議程,以應對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有分析指歐美的抗衡手段應專注於關鍵範疇,歐盟內部亦有意見指需要建立基於共同標準和規範的伙伴關係。

美國財長葉倫2日力挺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基礎設施建設計畫,並稱美國「將獲得巨大回報」。她還淡化了該支出計畫將引發通膨的憂慮情緒,並指該計畫將在8到10年內逐步到位。

儘管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上周堅決表示,目前還不準備考慮縮減購債規模,但許多投資人都賭公債殖利率將升破3月時的高點。鮑爾僅指部分市場出現泡沫 但貨幣政策非唯一促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