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9)日召開「水資源建設及制度建立規劃會議」時表示,全球面臨極端氣候,台灣此次面對無颱風、全年度雨量少的百年大旱,幸虧迅速完成聯通管以進行區域調度、有戰備水井及伏流水支援等超前部署,不僅讓民生用水撐過旱情,也讓攸關世界經濟發展的科學園區維持運作。

自從六月初陸續下了幾波梅雨緩解旱象,全台主要水庫蓄水量都來到八、九成不等,進帳豐沛,除了久旱逢甘霖帶給國人小確幸,這些綿綿細雨、滂沱大雨還能解電荒。 專家說:「如增加小水力發電裝置容量2.6GW的話,就可取代3座核能機組或5座台中火力電廠的機組」,相當振奮人心。

隨著環保議題更受重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有意要求上市公司揭露更多關於因應氣候變遷威脅的資訊。目前科技業普遍表態支持,但能源、運輸業則態度保留,預料將向華府啟動遊說行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28日造訪台灣唯一歐洲友邦梵蒂岡,會晤教宗、教廷外長蓋拉格。除了表定的人權、氣候變遷議題外,雙方是否觸及去年獲續約的梵中主教任命協議,受到關注。

根據哈爾濱市環保局公佈的數據,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環境空氣急劇變差,各項污染物濃度值較高,超標嚴重。

編按:月初(8日)美參議院通過《美國創新及競爭法》以提升美國半導體相關產業發展、強化5G無線通訊技術,該案投資總額高達2500億美元規模龐大展示美國決心。美眾議院周一(28日)表決通過兩項法案,可望成為提振美國研發能力的核心立法,藉以因應中國大陸挑戰美國的經濟優勢。

一份美國太空總署(NASA)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參與的最新研究顯示,地球吸收的熱量在過去15年間增加幾乎一倍,成為全球暖化推手之一。

《工商時報》報導,自1994年我駐美大使丁懋時與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白樂崎簽署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迄今已二十餘年,依據此一協定兩國將就雙邊貿易、投資定期舉行會議。這個協定原是對等的,但是在實行上卻不是那麼一回事,從定期諮商變成後來忽開忽停,就可以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