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兩岸貿易的擴張,這是市場的力量,非政治力所可以改變。事實上,兩岸問題不在經貿而在政治,就經貿而言,由於兩岸地理位置接近,貿易、投資及人員往來密切本是正常,北美的加拿大有七成的出口市場在美國,墨西哥更有八成產品輸往美國,另外歐盟區域內的貿易占總貿易也達六成,以此觀之,台灣對大陸及香港出口比重四成也屬合宜。

編按:美國總統拜登完成首趟總統海外出訪沒幾天,國務卿布林肯今天再度前往歐洲,持續凝聚西方團結力量,以對抗崛起的中國。布林肯先前與中方官員熱線,也提及台灣問題,中方表示,中美關係是主應共同努力,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發展軌道。今日傳來更換中駐美大使,由「歐洲專家」秦剛接任,以因應美國聯盟的圍堵。

德國總理默克爾宣布放棄連任,她的時代將隨新一屆大選成為過去。下任總理大熱候選人拉舍特周一(21日)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明言,中國是西方的最大挑戰,但指在對華問題上需摒棄冷戰思維,強調「中國是一個合作夥伴」。學者分析,透過德國及歐盟牽制俄羅斯,美國能達成矛頭對準中國的戰略部署。

據《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一改往日低調,調查阿里巴巴、美團,並要求另外30多家科技公司也進行整改,其突發行動引起了不安。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22日出席眾議院新冠病毒危機特別小組委員會作證,他在預先準備的書面證詞裡指出,隨著美國經濟持續從疫情中復甦、未來幾個月就業成長可望重拾動能,供給瓶頸化解後,暫時性通膨壓力應可獲得緩解。聯準會官員則在爭論量化寬鬆退場時機。

綜合媒體報導,近日美國科技五大巨頭,如亞馬遜、臉書(Facebook)、Google等,紛紛在美歐遭新訴訟或監管機構(FCO)反壟斷調查,蘋果也不例外。

為強化全球供應鏈韌性,歐洲經貿辦事處、美國在台協會(AIT)、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與我國經濟部昨共同舉辦「科技產業全球供應鏈合作」線上論壇,邀請來自歐、美、日、台的產官學各界代表與專家,共商增強供應鏈效能方式。經長王美花表示,台灣的高科技產業擁有全球競爭力,具備良好的產業聚落及智慧財產權保護,而政府協助產業轉型升級時,同步協助廠商國際多元布局。

中國人大日前通過《數據安全法》,對中國境內開展的數據處理活動及其安全進行監管,並對境外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損害「國家安全、公眾利益或者公民、組織合法權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中國認為美國等不公平的針對中國公司的措施,這可能成為美中地緣政治引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