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衛報報導,這份發表在《環境研究通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的研究發現,人類排放的大量溫室氣體正在使地球平流層變薄。自1980年代以來,大氣層的厚度已經減少了400公尺,如果碳排沒有顯著減少,到2080年,可能將再減少約1公里。大氣層變薄可能影響衛星、GPS導航系統和無線電通訊的運作。
油價上漲、汽車價格提高,消費性商品製造商調整許多民生用品的價格,準備因應上個世代消失、如脫韁野馬般的「惡性通貨膨脹」(runaway inflation,指三位數以上的通膨)再次降臨。
隨著美國經濟逐步開放,消費者需求迅速拉升,相關支出激增也推高了通貨膨脹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 (Paul Krugman) 認為,隨著經濟重新適應新常態,通貨膨脹率將逐漸緩和。
美國13日出爐的經濟數據憂喜參半,4月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意外上揚,反映通膨壓力升溫,不過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的新低紀錄,顯示勞工返就業市場和雇主減少裁員。
IFJ 委託三位澳大利亞媒體學者對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工作者作調查採訪,其證言顯示中國花大氣力建立了一整套國際媒體基礎布局,並在全球抗擊疫情期間投入使用。報告還指出,中國把這些對外宣傳工作和「疫苗外交」捆綁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項目中,以確保受惠國在聯合國會議等場合支持中國、讚揚中國。
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曹辛於《金融時報》撰稿指出,美國放棄對新冠疫苗的知識產權保護,除了客觀上具有的人道主義色彩外,實際上還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疫苗外交戰。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內地人口超過14.1億,較10年前人口普查增加逾5%。國家統計局形容,中國人口紅利,以及超大規模國內市場優勢依然存在。但當局承認,中國人口增長放緩,需要採取措施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並要辯證看待人口變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美國近期轉態支持臨時豁免新冠疫苗專利保護的做法引發行業和個別國家的強烈反對。在支持和反對方吵吵嚷嚷的背後,在全球新冠疫苗生產和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下,臨時犧牲行業利益是否能真正促進疫苗增產並實現分配公平?美國轉態的真正動機和目的是什麼?是否有替代方案實現疫苗平等?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