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今天表示,大約130個國家地區已簽署同意進行全球稅務改革,以確保跨國企業不管在哪裡營運都得公平繳稅。但愛爾蘭與匈牙利等9個國家拒簽。

隨G7財長會議近期就全球最低稅負制(GMT)達成共識,還有我國受控外國公司(CFC)最快2022年上路,KPMG安侯建業指出,大型台商企業可能將面臨雙重租稅夾擊。

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周三(30日)警告,全球接種新冠疫苗的機會不均等,導致各地經濟復甦步調不一致,強調Delta新冠變種病毒對缺乏基本醫療必需品的國家很不利。

據《金融時報》報導,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負責人警告稱,雖然發展中國家尚未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危機的全面經濟影響,但當世界主要央行縮減疫情時期的刺激措施時,這些國家將無法依賴其支持。

台美TIFA復談落幕,結論除了增加更多工作小組會議外,並沒有任何一方值得大書特書的具體成果。從會後雙方發布新聞稿對比,更可以看出,這是一場「台灣避談美豬進口、美國不提疫苗代工」的各自表述;看清台灣的「呼籲」,和美國的「要求」,才能掌握雙方在這次TIFA不足為外人道的底蘊。

為了建構對抗氣候變遷的新經濟,加拿大政府 30 日宣布,將於 2035 年全面禁售燃油車,並提出更嚴格的標準,要求所有車輛都必須零排放,換句話說,連油電車也不能賣了。

英國智庫「碳追蹤」(Carbon Tracker)今天公布報告稱,全球80%的燃煤電廠新建計畫都集中在5個亞洲國家,這類計畫會阻礙各國實現抗暖化目標。

《華爾街日報》整理報導指出中共建黨百年背後的隱憂,共產黨打算把中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但面臨兩難困境是,在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裡,公民不大可能接受日益專制的政權管孩子般地控制他們。中國正在發生代際更替,傳統價值觀逐漸讓位於自由觀念,這不利於中國共產黨的長期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