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由台積電永續報告書可知,台積電要降低碳排總量,一個做法就是使用 再生能源 ,而再生能源除了自己發電外(目前仍然很微小),絕大部分還是外購再生能源憑證。積電在台灣的用電占比,從二○二○年的六點○二%,二○二二年增加到七點六%。此現象可顯示為何台積電在二○二一、二○二二年永續報告書之ESG風險辨別,皆將「電力中斷短缺」列為極有可能會發生的議題。
作為民間團體,追隨專家學者、陪伴行政部門的朋友,四十年來踏足親近台灣的水土林,在氣候變遷愈見劇烈的當下, 今天我們做一點「停看聽」 ,跟全球對話,檢視自我,看看未來怎麼樣往前走?從回顧過往前輩的規劃項目之後,我們整合前進。
2024總統大選,最終由「 侯康配 」、「賴蕭配」和「柯盈配」對決。國民黨資深操盤手、前副秘書長兼組發會主委 張雅屏 則分析3組人馬得票數,他強調,辯論表現以及 民進黨 未爆彈將成「侯康配」能否爭取到中間選民支持的關鍵,勝負差距恐不到10萬票。
為達2050淨零碳排願景,工程會決定從採購契約下手。行政院工程會副主委葉哲良指出,明年起,公共工程採購全面納入淨零碳排強度,首階段以材料面的業者自我宣告為主,由營造業裡的鋼筋跟水泥業者打頭陣。
聯合國氣候峰會本周登場,各國將首度正式評估在2015年締結 巴黎氣候協定 迄今的抗 暖化 進展,今年會議也將聚焦「永續農業與糧食生產」,不僅各國領袖將宣布減少甲烷排放的計畫,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也將首度提出如何讓全球糧食生產遵循巴黎協定目標的路線圖,牽動農業投資決策。
美中科技戰升溫,使反全球化力道日益深化。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日示警,在全球化分裂的國際趨勢下,國家安全的訴求隨之而來,對產業、經濟最大的隱憂是全球創新的速度會「Slow Down」,特別是強國追求「AI Sanctions(AI制裁)的境界」,將加深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
反映歐元區企業活動水準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本月儘管仍處於榮枯線以下,但略有好轉,升至47.1,調查顯示歐元區經濟顯示出初步的觸底反彈跡象,從而緩解了人們對衰退加深的擔憂。 調查顯示企業活動量儘管仍處於收縮區間,但略有改善。
智慧型手機在台灣每年銷售超過600萬支,為利用廢手機中的貴金屬等高價值資源,環境部預告手機回收遵行事項草案,擬透過法規要求手機業者在營業場所內設置手機回收點,並訂定2025年達15%、2030年達30%的循環率目標,草案預計於明年4月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