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歐美英央行示警,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惡化,進一步推升通膨走高,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同時預期,通膨壓力可能延續到2022年。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迄今近1年半,隨著全球各國開始走向與病毒共存,該條例是否應重新檢討引發外界關注。立院九月三十日召開公聽會,多數與會學者主張,該條例除了欠缺明確原則,也沒有最長時間限制,立法院應思考修法。

外媒報導,美國距離史上首次聯邦債務違約,可能只有數周之遙:這一天可能發生在10月19日前後。

全球貨幣政策已經從放鬆轉向收緊。上周繼挪威之後,巴基斯坦、匈牙利、巴拉圭及巴西等四個新興經濟體相繼升息,美國聯準會(Fed)與英格蘭銀行(央行)也明示貨幣政策將趨於收緊。各國央行已不再「使盡渾身解數」,以確保家庭、企業及政府能夠以超有利的利率借到資金。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經建會副主委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通膨完美風暴已然成型,形成主因有:全球化的退潮、供應鏈成本增加、環保意識抬頭令生產成本增加、當國際運費受疫情影響大幅飈升、疫情對各產業影響有正有負、最後一項會推升通膨的就是工資。以上衝擊「通膨還是暫時的」?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29日宣布,上修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至6%,為該院歷年來預測的最高值、亦是各機構間最高估值。但元大寶華綜經院董事長梁國源同時表示,台灣經濟在本土疫情干擾下,內需為主的非製造業表現不穩、產業復甦態樣分歧,2021年經濟最大問題是「內外需嚴重失衡」。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今(30)日赴立院進行業務報告,打炒房措施再度成為焦點。楊金龍指出,連續三波打炒房措施是逐步微調,不能讓房地產硬著陸,而是希望房價緩緩地走,「不希望房價突然上去又突然下來」。針對興富發(2542)總裁鄭欽天日前一席「房市愈打愈旺」的說法,楊金龍說:「我不敢否定他的看法,部分有道理,但某部分也是一種行銷策略。」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指出,國內今年經濟成長動能增強,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5.75%,明年仍將穩健成長,經濟成長率預估為3.45%,並且通膨展望溫和,續採行寬鬆貨幣政策,協助經濟穩健成長之所需,因此政策利率暫不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