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歐盟在今年7月26日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爭端解決磋商,認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關聯政策有違反WTO的「不歧視進口商品和服務」之基本原則。經濟部長郭智輝11日接受訪問已經表示,磋商小組將朝「打開國產化限制」的方向展開談判。
參加公司部門到印尼峇里島的團體旅遊,在早出晚歸的緊湊行程中,抓緊幾十分悠閒地躺在環境優美的酒店泳池畔,但衝突矛盾感卻如影隨形。絕美的海灘,疫後生態旅遊逐漸崛起的國際景觀,卻被一個不怎麼環保 永續 的傳統旅館業者霸占。人們要改變生活消費的習慣的確困難,疫後已翻倍的團費價格,並未讓台灣的旅行社、消費者更加懂得如何在受資源、排碳、社會兩極化限制的環境下,選擇更永續的旅遊行程。
經濟部水利署今(10)日表示,台灣正處於氣候變遷的進行式,旱澇交替逐漸成為常態。面對未來更嚴峻的挑戰,水利署今明兩天(9/10、9/11)舉辦2024台灣國際水週—國際論壇,並聚焦「水與安全、環境與發展」進行討論,要從創新的核心理念出發,促進國內外產官學研界的多面向合作。
環境部預計今年10月底完成碳費費率審議,一般費率起徵價格在300至500元,2031年突破千元以上,對於是否可能造成綠色 通膨 ,身為碳費費率審議會委員的 國泰金控 (2882)投資長程淑芬11日回應,環境部有做過分析,課徵碳費這件事,除非太過極端的價格,否則對總體經濟包括通膨的影響是有限的。
環境部9日召開第五次碳費審議會,首次對碳定價掀牌,經討論初步建議一般費率區間為300元至500元之間,碳費應分階段式調升,建議到2030年時,費率應達1,200元至1,800元,優惠費率及一般費率最終定價留待第六次碳費審議會再行討論,最慢在10月初可拍板。
進入8月後,日本的超市等零售店的白米和包裝米飯的購買量增加至往年的1.5倍。由於擔心缺貨,許多消費者忙於搶貨。在混亂的背後,有抑制供給、優先維持米價的日本傳統農業政策。可以説現在正是日本重新審視政策的好時機。
環境部日前公告碳費相關的三項子法,宣告台灣邁入碳定價時代,但是,原訂明年(2025)開始實施的這套碳費新制,硬生生的延後一年,形同環境部官員自打嘴巴,今是昨非,毫無政策一致性可言。
環境部 昨正式公告 碳費 相關的三項子法,宣告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初步徵收對象以年排放量二點五萬公噸以上的電力業、燃氣供應業及製造業為主,約有二八一家公司要繳交碳費。碳費費率原定今年六月發布,明年開徵,卻因討論過程不順利,預計十月完成審議,明年五月採試申報,二○二六年才會真正開始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