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在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1年多以來,地球出現驚人變化,一方面人類活動受到限制,生態得以休生養息;但另一方面,全球保育工作受到空前阻礙,盜獵等非法活動上升。專家指出,疫情後的復甦必須納入對自然保育計畫的支持,才不會讓疫情危機加深對自然的傷害。

急診被塞爆、病房滿床、醫護疲於奔命,難以想像這是雙北醫院真實上演的現況,即使第一線已經滿了,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雖然地方政府、指揮中心積極擴充量能、解決問題,若確診數持續居高不下,到底台灣醫療還可以撐多久?

今年以來包括鋼鐵、石化、水泥、紙漿、玻璃等各項原物料價格同步狂飆,業者普遍認為,這不是曇花一現,原物料市場經過長期整理,許多低階產能陸續淘汰,進入新的供需轉捩點;加上接下來為了「碳中和」,包括碳稅等環保成本增加,高價原物料恐成為新常態,國內包括中鋼、台泥、華紙、台玻等將受惠。

編按:報導指出,歐盟已公布新一波租稅立法,將針對空殼公司、企業債務、全球最低企業稅、歐盟共同所得稅等四大議題。政府若未跟上全球反避稅立法,反而讓台商也吃到虧,另外,境外資金專法即將落日,之後將要新增對跨國企業追稅的配套新制,財政部賦稅署表示,讓受控外國公司(CFC)課稅制度單獨上路,即便台商將收益留在境外免稅天堂公司,台灣母公司也要對此繳稅。

隨著2/3的美國人施打疫苗,美國正逐漸走出新冠肺炎的陰霾,公共場所重新開放,人們開始拿下口罩,經濟活動快速復甦,許多研討會探討「後疫情時代」策略。在此同時台灣的好運卻似乎結束了,本土確診創新高,每日高達數百人,正進入一個「疫情後2.0時代」或「新疫情時代」。

雙北市是本土疫情重災區,台北市長柯文哲25日坦言,疫情沒有擴大,但也沒有緩解,目前每個醫院量能都相當緊繃,北市本周最危險與困難的是面臨「醫療量能不足」問題;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新北市疫情從15日到昨天,一直處在高峰期,沒有掉下來的趨勢,大家沒有樂觀的條件。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說明大家憂心的全球資金氾濫問題,正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針對QE退場或拖延提出解方。

編按:據《聯合報》綜合外電報導,疫情復發又值乾旱、缺電之際,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台股大跌。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性質提高警惕,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