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延遲近半年,經濟部能源局於昨(11日)公布2026~2035年的「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選商規則草案」,將每年釋出1.5GW併網容量,10年共計釋出15GW,較總統蔡英文原先喊出的「10年10GW」大增50%。能源局局長游振偉說,釋出容量增加,是為了因應近期國內外「2050淨零碳排」的倡議目標。

2020年全國電力消費較2019年成長2.1%,遠高於近十年平均,經濟部推估今年起未來七年用電需求年均成長2.5%。

人口亮紅燈,政院急催生,根據內政部昨(10)日公布的最新統計,今年前四月出生人數共47,181人,年減11.4%;死亡人數則共61,902人,年增0.8%。死亡人數較出生多出14,721人,連續四個月「生不如死」。而台灣總人口數持續下滑,自去年底2,356萬餘人,跌到今年4月底剩2,351萬餘人。

政府在2016年喊出國產材自給率要在十年內達到5%,同時推動台灣木材識別標章。

《經濟日報》報導,台灣金融研訓院發布4月份台灣金融風險指數,提醒投資人留意四項重點:一、國際疫情持續攀升但疫苗施打速度減緩;二、新興國家通膨失控風險;三、美國聯準會出手抑制資產泡沫風險;四、審慎評估自身風險承受程度嚴格控管投資部位持盈保泰。

地狹人稠的台灣,土地是最昂貴的產品也是最珍貴的資源,多年來缺乏完整的土地規劃與管制,導致農地千瘡百孔、山林面目全非。《國土計畫法》通過5年以來,已完成全國國土計畫及縣市國土計畫,接下來將邁向最後階段,制定出功能分區與土地使用管制,預計要到2025年5月才能全面實行。

經歷去年的《國土計畫法》修法風波,我國終於完成國土計畫第二階段作業,18個縣市國土計畫全數趕在法定期限之前,於上月30日由內政部公告實施。即日起,全國土地利用都應符合國土計畫指導原則,而地方政府也須於四年內,也就是2025年4月底前,完成國土功能分區圖的公告,屆時《區域計畫法》將功成身退。

全球水資源嚴重不足,世界近三分之一人口生活在「高度缺水」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