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共同主辦「台灣民間的想像:兩岸的未來」研討會

繼“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活動後,再嘗試從民間找答案。時報文教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公共電視再次合作,全程紀錄對話內容,剪輯成紀錄片。“我們不一定要找到結論。整個討論過程,才是我們掌握未來的力量。

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05/08/07
活動時間13:00

活動內容

繼“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活動後,再嘗試從民間找答案。時報文教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公共電視再次合作,全程紀錄對話內容,剪輯成紀錄片。“我們不一定要找到結論。整個討論過程,才是我們掌握未來的力量。
2005-08-07 13:00 加入 Google 行事曆

 

繼去年台灣“面對族群與未來:來自民間的對話”活動後,再嘗試從民間找答案。時報文教基金會、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公共電視再次合作,全程紀錄對話內容,剪輯成紀錄片。

“我們不一定要找到結論。整個討論過程,才是我們掌握未來的力量。”時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根據去年民間對話的經驗,很期待這次充滿“想像”的嘗試,為大眾找到可以發聲的機會,“未來是我們的,不要被政治議題操弄、影響”,大聲說出自己的感想,凝聚更多民間的力量。

“這次我們針對兩岸議題,收集民間聲音,找尋未來,是很高難度的嘗試。畢竟,兩岸議題敏感,動機很容易被質疑,為‘統’或為‘獨’…”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感慨,過去,有關兩岸議題,聽到的都是官方或學者專家的聲音,但他們現在都給困住了,根本無法解套,因此,“我們很需要從民間對話中找答案”。思索兩岸的未來,不能隨意發揮想像,得從“共同的基礎”出發,這樣的民間對話,才可能為兩岸未來找到新契機。

據了解,台灣“中央大學”教授李廣均指出,兩岸議題很複雜,不是光靠個人意願可解決,還牽涉到現實基礎,包括國際情勢、兩岸人民與“政府”,因此,民間對話,相對客觀很重要,“不違反這些基礎下,彼此協調很重要”。

 

活動相關欄位
圖片
主題分類 文化,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