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對策
蘭陽溪的環境議題包括洪水災害、水污染與水資源保育等課題。
蘭陽溪的主要污染來源依序為畜牧廢水、家庭廢水及工業污水。以水質標準來看,污染程度不高,但近年來因經濟發展、居住人口增加有逐漸惡化的趨勢,顯示對於河川的維護應多加注意。因蘭陽溪為蘭陽平原上農業區的主要灌溉水源,故在水質監測上,宜蘭農田水利會在百餘處的灌溉渠道與一百家主要排洩戶都分別設置水質監測點,並定期採驗,保護農業生產環境。
蘭陽溪是宜蘭重要的灌溉水源,但因蘭陽地區多雨,河川短急,災害頻繁,為不影響農業生產,宜蘭農田水利會與政府逐年針對灌排系統與水利設施進行建設與維護。在日據時代,蘭陽溪的河道整治工作即開始。民國18年,範圍自破布烏至河口,內容以建堤為主,主要目標在於整理網狀亂流,歸納於規則河槽中,以防止沿溪土地浸淹崩坍及流失,並藉以獲得廣大浮覆地。至民國26年共計完成右岸破布烏、三星、紅柴林、槄腳部、中溪洲、大洲與五結堤防,及左岸員山、壯圍堤防計共42公里。
民國29至32年,因二戰爆發導致已建堤防疏於保養管理,以致三星、破布烏、紅柴林、槄腳部等堤防沖毀,自民國35年開始再分年分期修復。民國61年水利處辦理現有堤防安全檢討,範圍自家源橋至河口,內容以建堤及加高加強為主;民國72年完成支流宜蘭治理規劃,並報奉經濟部核定後公告;民國81年繼續辦理主流蘭陽溪及支流羅東溪治理規劃。
蘭陽溪下游地下水豐沛,加上近年養殖漁業生產與其他產業發展多常抽取地下水,導致地下水鹽化與地層下陷等問題出現。而在上游河灘地地區,則因河川用地管理上的規劃不當,出現許多利用河灘地種植農作的情形,導致河道窄小,有更易發生洪災的趨勢。採集河川地上的砂石在蘭陽溪河床上亦是常見景象。上述皆為河川管理維護上,仍須加強的課題。
歷年來蘭陽溪水系的重要管理對策有:
計畫名稱 | 執行年份 | 執行單位 | 備註 |
---|---|---|---|
蘭陽溪堤防安全檢討及加高加強計畫 | 民國63年 | 水利局規劃總隊 | |
蘭陽溪水系治理基本計畫 | 民國85年 | 台灣省水利局 | |
蘭陽溪水系治理規劃報告 | 民國89年 | 經濟部水利處 | |
宜蘭縣政府蘭陽溪河川砂石採取評估報告 | 民國81年 | 宜蘭縣政府 | |
蘭陽溪清水溪匯流處附近河段疏浚管理及實施計畫書 | 民國93年 | 宜蘭縣政府 | |
蘭陽溪第一期疏浚計畫 | 民國93年 | 經濟部水利署 | |
蘭陽溪第二期疏浚計畫 | 民國95年 | 經濟部水利署 | |
蘭陽溪第三期疏浚計畫 | 民國96年 | 經濟部水利署 | |
羅東溪河段疏浚計畫 | 民國96年 | 經濟部水利署 | |
蘭陽溪七賢段疏浚計畫 | 民國97年 | 經濟部水利署 | |
蘭陽溪英士段疏浚計畫 | 民國97年 | 經濟部水利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