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
水資源戰爭:揭露跨國企業壟斷世界水資源的真實內幕
2008 石油危機→2009 全球暖化→2010 糧食戰爭→2011 爭奪水資源
經濟部預警:10年後台灣水資源不夠用!
閱讀全文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王汎森推薦-本書是哈佛大學政府系教授桑德爾以「正義」觀念為主軸,介紹政治哲學的基本觀念以及論證方式的專書。他由近及遠,從當代的羅爾斯的平等正義原則與功效主義的對立談起,上溯到康德的自律道德(morality of autonomy)與亞理斯多德德行倫理(ethics of virtue)的關鍵論爭。
閱讀全文
看花猶是去年人
知名的新聞媒體人王健壯,長期在報紙發表評議時事的專欄,甚獲各界肯定與好評。獨到的見解與細膩的觀察,讓讀者能瞭解新聞時事背後的影響與意涵。由於長年發表的文章極具出版價值,時周文化特別委請王健壯先生,重新整編精彩文章,彙整成「看花猶是去年人」專書,並依專文特性區分為六大主題,精闢的評議專文,希望能提供台灣的政、商、學界全新的思維。
閱讀全文
臺灣環境變遷解密:改變未來的12堂課
地球上每一個活著的生物都是「環境公民」,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們都與周遭環境相關,所做作為也會改變環境;在享有天賦的自然權之際,我們也對環境負有責任義務!
閱讀全文
環境也是災害:你準備好面對了嗎?
具有致命性後果的自然災害,過去常常被定位為「天災」。到了今天,我們應該重視其背後的「人禍」成分,由於這些原因,才讓環境所帶來的災難成為人類永遠的苦痛。
本書為探討人類與自然災害互動關係的奠基之作,作者蒐集了全球無數自然災害案例,總結經驗,建立出寶貴的理論。
閱讀全文
失控的未來:揭開全球中產階級被掏空的真相
本書是一記鏗鏘有力的警鐘,擊向華爾街、自由市場,以及位於華盛頓的美國政府及國際貨幣基金。銀行過度槓桿操作、房貸行業虛有其表、掠奪式放款加上金融交易欠缺規範,種種複雜因素構成這次金融崩潰,然而盲目進行金融紓困卻錯失了解決基本經濟問題的時機.......史迪格里茲以其學術專業深入淺出,犀利抨擊,讓一般讀者也能清楚金融風暴的背後脈絡。
閱讀全文
抗暖化關鍵報告:台灣面對暖化新世界的6大核心關鍵
暖化知識力,是片斷、零碎與錯誤的!以為地球暖化是臭氧層破洞造成的;北極熊滅絕及冰山融化與人類的關係很遠;暴冷暴熱的氣候現象只是一時的……
抗暖化行動力,成效不彰且不夠全面!認為「節能減碳」就等於「全球暖化」問題得到解決;既然種樹是減碳妙藥,就可以不斷地再開發……
抗暖化態度,過於恐懼、冷漠且無力感深重!氣候災難景象太過震撼,陷入了恐慌與擔憂;知道氣候異常很嚴重,想採取行動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
閱讀全文
全球新政:氣候變遷下的世界經濟改造計畫
未來三十年,所有人的生活都將與此課題息息相關!
在暖化危機的威脅下,你知道將來的國際政治、經濟將如何發展嗎?
閱讀全文
台灣921大地震的集體記憶
本書是前行政院921重建會執行長與前教育部長黃榮村親身參與及督導921重建610天的回顧與反思。921的集體記憶包含了作者與災區朋友的共同經歷,在921十周年的今日出版,盼能提出一些「震」出來的經驗與教訓,讓民眾了解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措施、災後重建的工作及如何預防災變。
閱讀全文
Urban Geography: A Global Perspective
Pacione (geography, U. of Strathclyde, Glasgow, Scotland) presents instructors and students of the contemporary city with an updated introduction to the expanding field of urban studies. Coverage includes an overview of the field and the importance of a global perspective; a history of the urbanizing world; urban structure and land use change in Western cities; economy, society and politics in the Western city; Third World urban geography; and the future of the city--cities of the future.
閱讀全文
超級菁英
本書描述全球六千多個足以影響世界發展的「超級菁英(superclass)」,除了小布希、胡錦濤是政界人士,另外還有巴菲特、比爾蓋茲、U2主唱 Bono、電影明星Angelina
Jolie、教宗本篤十六世等。他們分布在全球各地,掌握全球85%的財富,但是他們多半畢業於相同的大學(哈佛、史丹佛、芝加哥大學是三大「超級菁英」的搖籃)......
閱讀全文
台灣的十大地理議題
本書作者長年關切及研究台灣地理環境資源的永續發展,挑出了十個類型各異、影響深遠的環境議題,包括山坡地開發、洪水災害、都市發展、水資源開發與利用、觀光發展、海岸侵蝕、河川污染、河川保育、社區重建及海埔地開發。
閱讀全文
《世界的另一種可能》-破解全球化難題的經濟預告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迪格里茲將以快人快語,傾注他曾任職世界銀行經濟專家與行走全球落後地區的經驗,提供可行的創見,扶正現已步調錯亂、私利縱橫的全球化。每個關心時代未來與全球經濟變遷的世界公民,都該一覽這部大膽構思新世界的共同繁榮方案。
閱讀全文
黑面琵鷺的鄉愁(續篇)
本書由一位生長於嘉南平原西濱七股鄉的在地人所寫的,內容探討濱南工業區對當地及整個台灣造成的衝擊並提出一些省思與替代方案,期盼在我們擁有科技與經濟的同時,也能讓我們的環境不遭受破壞!
閱讀全文
狂飆的十年:一個繁華盛世的興衰啟示錄
九0年代興起的「新經濟」(New Economy)以網路業為象徵,十年之內化為一地泡沫。美國景氣跌入谷底,全球跟著破傷風。諾貝爾經濟獎學者以史家的筆,紀錄會計師與銀行如何成為企業弊案的幫凶、減稅政策如何加深貧富不均。
閱讀全文
黃崑巖談教養
台灣教育幾已全面職業化、功利化,大家幾乎變成了經濟動物。
本書的目的很明顯,遠因在學界有一批有志而清醒之士,擔憂台灣社會已逐漸淪為庸俗的共同體,連安居樂業都受威脅。
閱讀全文
現代政治思想的基礎(卷一):文藝復興、(卷二):宗教改革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王汎森推薦-本書曾獲1979年英國沃爾森史學獎(Wolfson Prize),並名列《泰晤士報文學評論副刊》近5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一百本書之一。「一本精彩的著作……豐富闡述思考中世紀後期如何朝向正當性思考、人文主義修辭學、宗教爭論,以及一種史料編纂的改變,需結合那些嶄新的想法習性和語詞敘述的構成,我們稱之為國家的觀念。」
閱讀全文
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
近代中國經歷了一些範疇性的轉變:在經學上,否定了過去兩千年的經學傳統,認為它們都是圍繞著一批「偽經」而積累的學問(康有為)。在文化上,充分了解到儒家文化始終存在著一個不安定層(傅斯年)。在道德上,發現過去兩千多年所有的道德教訓,關涉私德者居十分之九以上,而關於公德者不到十分之一(梁啟超)。在政治上,認為過去兩千年是無治狀態(劉師培),國其實不成其為國,因而有建立一個現代「國家」的追求,希望由皇朝轉化為國家,將臣民轉化為國民。
閱讀全文
黑面琵鷺的鄉愁
記載縣長蘇煥智與保育團體推動反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保護黑面琵鷺及七股潟湖生態環境10年來的艱辛歷程。
閱讀全文
東南亞區域整合─臺灣觀點
「余紀忠講堂 種籽營」講師-林正義推薦:
臺灣與東南亞國家經貿關係自1980年代逐漸趨於熱絡,隨著前往東南亞投資的臺商人數與投資金額與日俱增,也為東南亞國家之經濟發展帶來正面助益,而在過去30年來臺商企業深耕東南亞市場的帶動之下,臺灣與東南亞國家交流與互動也更加深化與廣化,讓臺灣在東南亞區域整合過程中扮演十足重要的地位。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