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新聞
專訪IMF總裁:2021年將是局部、不均衡復甦之年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專訪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指出喬治艾娃認為復甦正在來臨,但復甦將是局部且不均衡的,若要取得成功,各方必須共同行動,進行疫苗合作和維持經濟支持政策。
閱讀全文
拜登時代來臨 施政三箭先發
拜登(Joe Biden)20日正式就任為美國第46位總統,象徵美國在歷經動盪的四年後,跨入穩健的新時代。拜登對內施政主軸將聚焦於「阻疫情」、「扶貧困」及「創綠能」等三箭頭,對外則將結合盟國力量抑制中國,要拿回美國在全球多邊體制中的領導地位。
閱讀全文
拜登簽17項命令 重返WHO 巴黎協定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20日宣誓就職,隨即連簽17項行政措施,15項行政命令(executive orders)和2項行政行動(executive actions),逆轉川普政策,包含停止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程序、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等,並要求民眾未來100天戴上口罩。
閱讀全文
美準國務卿布林肯:中國無疑是美國最大挑戰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今天召開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人事聽證會,聚焦中國、伊朗與俄羅斯等議題。布林肯表示,北京無疑是美國最大挑戰,美中關係對抗成分增加,有競爭但也有合作面向。
閱讀全文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就職演說全文
美國第46位總統拜登與副總統賀錦麗在美東時間20日上午宣誓就職,拜登在就職演說中呼籲全國團結,結束兩黨支持者近年嚴重對立的局面,共同面對疫情、社會不公與種族歧視等挑戰。
閱讀全文
葉倫力挺美元 並稱須「大刀闊斧」推出新一輪紓困方案
美國財政部長被提名人葉倫周二將對參議院金融委員會表示,美國政府祭出新一輪新冠肺炎疫情紓困計畫時必須「大刀闊斧」,葉倫並積極穩匯,力挺美元。 參院金融委員會將於周二舉行葉倫提名確認聽證會。
閱讀全文
拜登將在上任首日 宣布12項行政命令
法新社報導,即將上任的白宮幕僚長克蘭(Ron Klain)表示,拜登20日宣誓就職後將簽署「約12項」行政命令。拜登將在就職典禮當天,利用新職務的權力來調整住房、學生貸款、氣候變遷和移民等政策。
閱讀全文
華為1年半內 收購20家半導體相關公司
據《日本經濟新聞》的分析與調查,在短短1年半之間,華為已對20家中國半導體相關企業戰略性投資,其中涉及半導體的設計輔助工具、材料、製造及檢查設備等廣泛領域。在因美國政府管制、使用美國技術受到限制的背景下,華為力爭自主構建半導體供應鏈。
閱讀全文
中國2020年GDP增2.3%
中國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GDP)在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際比上年增長2.3%。中國較早抑制新冠疫情,投資等企業部門拉動經濟復甦。或在全球主要國家中唯一保持正增長。
閱讀全文
Fed褐皮書:經濟溫和成長 但疫情急升市場擔憂
綜合媒體報導,美國聯準會(Fed)13日表示,國內經濟活動近幾周溫和增加,但就業人數下滑,確診人數激增,導致政府採取更多封鎖措施。Fed主席鮑威爾周四(14日)稱,寬鬆政策不宜過早退場,承諾若要縮減資產負債表,會留充足時間通知。經濟學家認為今年聯準會政策走向有三大觀察重點,分別是緊急貸款措施、量化寬鬆與通膨可能上升。
閱讀全文
避開追殺 陸半導體自主化以「它」為核心
華為遭到川普政府重點打擊,半導體自主化也成為2020年北京當局大舉動作執行的項目,隨著繪圖晶片(GPU)大廠NVIDIA將以400億美元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手上的矽智財大廠安謀(ARM)股權,雖目前是否能順利過關還有諸多疑慮,但陸企能從美企手上採購的半導體產品與技術愈發困難,RISC-V技術有望成為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
德國尋求與拜登政府達成全球公司稅協議
經合組織去年曾提出全球公司稅改革藍圖,但因美國反對而擱淺,德國希望能與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就這一稅改達成協議。德國財政部長蕭茲表示,將尋求與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就公司稅的全球規則達成協議。柏林方面希望川普任期的結束將迎來一個多邊合作的新時代。
閱讀全文
拜登的經濟團隊將如何制定中國政策?
據《金融時報》專欄分析整理「拜登的經濟團隊將如何制定中國政策」。拜登團隊將會以接近務實態度對待中美關係,「中國挑戰」會取代「中國威脅」成為拜登政府對華政策關鍵詞,「脫鉤」概念將淡出。
閱讀全文
拜登將任命坎貝爾白宮亞洲事務主管
英國金融時報(FT)週三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準備提名經驗豐富的外交政策專家坎貝爾(Kurt Campbell)擔任新創建的亞洲事務主管一職。坎貝爾在奧巴馬政府時期曾擔任主管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閱讀全文
梅克爾:美應制定限制網路煽動法
《金融時報》報導,德國總理透過發言人表示,美國政府應效仿德國,制定限制網路煽動的法律,而不是任由Twitter、Facebook等平台自行制定規則。
閱讀全文
智庫警告:脫歐貿易協議 影響英國勞工權利和環境保護
知名智庫公共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IPPR)警告,英國脫歐貿易協議可能嚴重影響勞工權利、氣候和其他環境保護措施。
閱讀全文
達里奧:中國將爭奪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始人雷•達里奧(Ray Dalio))告訴《金融時報》2020年對於中國金融市場是「決定性的一年」,優異的經濟表現給中國帶來1兆元人民幣投資流入。他認為,中國將會趕上紐約和倫敦,與它們爭奪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他正在大舉押注這一註定成為世界經濟中劃時代轉變的趨勢。
閱讀全文
縮減購債前 Fed將預告
美國聯準會(Fed)在去年3月前2周罕見連續將利率調至零利率,提早布局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災難,事後不僅推出無上限寬鬆政策、購債計畫,並提出平均2%通膨率目標,維持美國經濟復甦力道。至於2021年經濟前景最大危機,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就是通膨率超越Fed預期,可能停止購債計畫,加上4大因素影響,恐觸發美股大幅修正。
閱讀全文
民主黨贏得參院控制權 有利拜登政府推動法案
3日美國民主黨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以些微差距成功連任議長。6日主流媒體相繼宣布民主黨擊敗共和黨,獲得美國參議院最後兩席位,民主黨將控制參議院。《美聯社》稱,民主黨10年來首次控制了參眾兩院,拜登完全執政,政見落實更備受挑戰。
閱讀全文
港版國安法追補行動 泛民派被捕52人
日前黎智英、黃之鋒、周庭相繼被判刑收押服刑中,香港警方國安處6日清晨大動作逮捕52名泛民主派人士,7日更再度到石壁監獄和荔枝角收押所拘捕黃之鋒、譚得志。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保安局長李家超直接將這52人扣上「顛覆國家政權活躍分子」的大帽子,直指「圖謀以歹毒計劃癱瘓特區政府」,港府不得不採取行動。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