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金融環境與政策
- 背景說明
-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移,資本與技術流動快速跨越國界藩籬,不斷向更廉價的原料、土地、勞力與租稅優惠的新興市場流動。金流、物流、人流的快速變化,在很多國家造成產業外移,也同步帶走了不少藍領與白領的工作機會,形成國際間新的貿易紛爭和政經衝突。小型經濟體的台灣,多年來受惠於貿易全球化帶動經濟成長,值此全球政經情勢動盪起伏之際,也面臨風險難測的局面。另一方面,面對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台灣將無時無刻面對短期資金流入或撤出的伏擊,如果沒有有效的配套制度,隨時可能陷入景氣快速的變動循環。
因應歐美新局、中俄、亞太各領風騷,台灣如何提升行政與立法的行政效率、健全租稅制度與金融監理、改善學用嚴重脫節的現象,已經到了必須面對問題、聚集智慧、展開思索與研討的時刻。
- 新聞導覽
-
末日糧食危機? 世界銀行即時救援
來源: 聯合報 — 2022年05月24日為增進國際貿易、投資綠能及維護食品安全,以協助解決通膨與飢餓危機,以免氣候變遷重創,造成大規模饑荒。世界銀行宣布未來15個月將斥資300億美元保護製造商、期盼各國同心協力,中止糧食短缺與經濟衰退間的惡性循環。
閱讀全文
IMF:全球經濟迎二戰後最大挑戰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2年05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周一指出,全球危機一波接著一波,全球經濟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挑戰。考量此一經濟情勢,IMF可能進一步調降經濟成長預測。
閱讀全文
季辛吉籲 美中談判應避免將台灣置於核心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24日編按:針對拜登保台說,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了看法,他認為,華府和北京應試圖避免將台灣置於美中緊張關係的核心,並直指全球兩大經濟體應降低彼此敵對關係。
閱讀全文
13國加入 印太經濟架構成軍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2年05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23日於東京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協議,這是此次亞洲訪問行程最重要目的之一。拜登表示,日韓紐澳等12國皆加入IPEF,此協議將深化美國與印太經濟體的關係,雙方未來在供應鏈、數位貿易、潔淨能源與反貪腐等議題可望進一步合作。
閱讀全文
拜登啟動印太經濟架構 未納入台灣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23日綜合媒體報導,拜登抵日將宣布啟動「印度─太平洋經濟架構」(IPEF)。印太經濟架構是貿易協定,讓美國與亞洲重要經濟體在諸多議題上更緊密合作,包括供應鏈、潔淨能源、數位貿易與反貪等。美聯社說,若將台灣納入,可能惹惱北京。
閱讀全文
保單亂象/重複投保爭議 保險局長出面說明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20日編者按: 延燒多日的防疫保單問題,不少產險業者都因通知保戶「重複投保」退件,引起保戶不滿向消保官投訴,其中富邦產險獲得最多投訴;除富邦金控大股東北市府出來表態外,金管會保險局局長施瓊華19日也親上火線,於金管會例行記者會上回應近期所有爭議。
閱讀全文
蕭美琴積極爭取加入IPEF和Quad
來源: 聯合報 — 2022年0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亞洲,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19日表示,持續與美方溝通尋找讓台灣有意義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模式,此外,蕭美琴也說,台灣有意與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合作,推動全球衛生與疫苗、人工智慧、太空技術與科學等議題。
閱讀全文
拜登亞洲行前夕 美中外交高層通話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19日編按:拜登亞洲行前夕,中美高層先行展開通話,各自表達立場和底線。蘇利文今天與楊潔篪通話內容包括,討論區域安全、核不擴散、烏克蘭戰爭與美中關係特定議題。楊潔篪則警告,若美方打台灣牌必將把局勢引入險地。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疫情下滯留機場的中亞移工,看俄國疫情下的就業市場轉變
2021年01月11日編者按: 疫情影響下,許多移工面臨回不了國的窘境,而隨著餐廳、飯店等營業場所關閉,勞動力市場結構也開始出現轉變。從俄國中亞移工滯留國境與機場的例子,來一思考後疫情時代世界局勢的轉變。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數位監控VS應用 跨世代交鋒(刊登於109.10.29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10月29日常言道,人生七十才開始挑戰不斷,在新時代的到來,基金會應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可以量能建構的場域和典範,把七十歲、五十歲、三十歲、放在同一個平台上,一起討論台灣未來重大議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期待三十歲能將七十歲與五十歲的經驗傳承。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揭開數位面紗(刊登於109.10.28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10月28日承擔與試煉系列座談一直是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的挑戰。來自時報出版公司趙董事長推薦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下冊,在資本主義作為全球化多年推手,哈佛社會學者祖博夫(Zuboff)出書,對當今資本主義提出挑戰,面對未公開揭露數位操控造成的不安與威脅,深刻且清楚的描繪發展趨勢,發出警訊。
閱讀全文
國際政經變局下台灣宜有之因應
許嘉棟 — 2020年08月13日2018年以來,反全球化、川普擾動國際經濟秩序、英國脫歐,以及美中爭霸,由貿易戰逐漸升級擴大至各領域的對抗等等灰犀牛一起奔襲前來,本就令全球經濟景氣陷於不振;雪上加霜的是:於2019年底萌生,並快速蔓延擴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產業斷鏈,以及各國採取了鎖國、中斷防疫與醫療用品及其原材料之出口等措施,以求自保。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逆全球化 大國對峙 台灣角色定位(刊登於109.07.23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07月23日面對全球政經局勢多變,區域強權對峙升高,新經濟世代提前來臨。國家政策方向與社經考量,攸關當下的承擔,未來的發展,應聽取多元聲音。年輕世代必須及早體認21世紀全球化的複雜程度,已遠大於過往。世界各國政經、科技社會、金融貿易、環境文化,及網路的快速演變,影響全球規則秩序深遠。凡我堅信民主可貴,秉持認知研判,攜手建立共識,尋求解決因應。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全球裂解 經貿失速 台灣影響(刊登於109.07.22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07月22日面對世界變動的動盪時刻,就國際情境、政經研判、探究未來。基金會特邀請許嘉棟教授、陳添枝教授、朱雲漢教授三位大師,也都是基金會長年的資深董事,無論稱之去全球化、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大國對峙、區域重組下,台灣該如何因應今日的態勢。上、下兩篇報導整理皆刊出於報章及網路。上篇探討「全球裂解、經貿失速、台灣影響」;下篇探討「逆全球化、大國對峙、台灣角色定位」。
閱讀全文
「東京是個黑洞,把年輕人都吸走了」日本用3大關鍵讓偏鄉重生
2020年06月17日行政院借鏡日本地方創生經驗,去年底宣布2019年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回顧日本經驗,雖然各村鎮策略不同,但梳理出的成敗線索中,仍十分值得台灣參考。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針對金融與經濟全球化系列議題所舉辦的相關活動有: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7.03 2018.10.30 2018.10.22 2018.09.19 「從全球貿易戰看國際政經變化」座談會 2018.05.26 「打造友善健康宜居城市 面對高齡少子結構」論壇 2018.01.18 「國際經濟金融動盪」研討會 2017.11.28
2017.11.29
「金融科技衝擊產業樣貌」論壇 2017.05.09 2015.04.18 「分配正義新詮釋下的發展與規劃」座談會 2015.04.14 「全球化下發展與分配的省思與挑戰」座談會 2011.12.10
2011.12.11
邁向永續研討會 2007.5.19-20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