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局下的兩岸變遷與發展
- 背景說明
-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不僅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另中國崛起對台灣的衝擊,不可忽視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一直沒能真正積極的檢視生態環境,調整能源使用效率與產業結構,未來若是面臨更嚴峻的氣候變遷或是國際制裁,可能全無招架能力。
- 新聞導覽
-
末日糧食危機? 世界銀行即時救援
來源: 聯合報 — 2022年05月24日為增進國際貿易、投資綠能及維護食品安全,以協助解決通膨與飢餓危機,以免氣候變遷重創,造成大規模饑荒。世界銀行宣布未來15個月將斥資300億美元保護製造商、期盼各國同心協力,中止糧食短缺與經濟衰退間的惡性循環。
閱讀全文
IMF:全球經濟迎二戰後最大挑戰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2年05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周一指出,全球危機一波接著一波,全球經濟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挑戰。考量此一經濟情勢,IMF可能進一步調降經濟成長預測。
閱讀全文
季辛吉籲 美中談判應避免將台灣置於核心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24日編按:針對拜登保台說,前美國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了看法,他認為,華府和北京應試圖避免將台灣置於美中緊張關係的核心,並直指全球兩大經濟體應降低彼此敵對關係。
閱讀全文
拜登為「保台說」做出承諾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24日編按:阿富汗政府垮台時,拜登就曾暗示,台灣若遭受攻擊,美方將會保衛。近日拜登出訪亞洲,於美日峰會中明確發言,如果中國企圖武力犯台,美國願軍事介入以保衛台灣,並警告共機擾台之舉「正在玩火」。對此,中國反應,美國印太戰略企圖搞亂亞太地區,必然是一個失敗的戰略。
閱讀全文
13國加入 印太經濟架構成軍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2年05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23日於東京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協議,這是此次亞洲訪問行程最重要目的之一。拜登表示,日韓紐澳等12國皆加入IPEF,此協議將深化美國與印太經濟體的關係,雙方未來在供應鏈、數位貿易、潔淨能源與反貪腐等議題可望進一步合作。
閱讀全文
拜登啟動印太經濟架構 未納入台灣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23日綜合媒體報導,拜登抵日將宣布啟動「印度─太平洋經濟架構」(IPEF)。印太經濟架構是貿易協定,讓美國與亞洲重要經濟體在諸多議題上更緊密合作,包括供應鏈、潔淨能源、數位貿易與反貪等。美聯社說,若將台灣納入,可能惹惱北京。
閱讀全文
台灣若成為美國的代理人戰爭後果極其嚴重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20日編按: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亞洲,美參院兩黨外交領袖帶領50名參議員,聯名致函總統拜登,呼籲把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架構。台灣還積極爭取加入四方會談,台灣若成為美國的代理人戰爭後果極其嚴重。
閱讀全文
蕭美琴積極爭取加入IPEF和Quad
來源: 聯合報 — 2022年0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亞洲,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19日表示,持續與美方溝通尋找讓台灣有意義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模式,此外,蕭美琴也說,台灣有意與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合作,推動全球衛生與疫苗、人工智慧、太空技術與科學等議題。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三中 中國模式轉骨敲門磚?
趙建民 — 2013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後落幕,此次會議不但是習近平上台後最重要的大戲,清楚勾勒了未來九年執政的輪廓,還被譽為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經濟改革會議,意義重大。
閱讀全文
吳敬璉:總體改革與先期準備
吳敬璉 — 2013年10月05日根據“問題導向”原則,對于現有體制在哪些方面需要進行改革,社會上已經取得基本共識。然而,目前面臨的體制性問題很多,需要進行的改革千頭萬緒,決不能事無巨細,四面出擊。這樣,就必須通過認真研究篩選出一組相互關係密切、又具有關鍵性的改革項目,形成所謂“最小一攬子”的總體改革方案。
閱讀全文
以一國兩區框架落實政治協商
李英明 — 2013年10月16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指出,兩岸不能只經不政;在陸委會主委和國台辦主任於峇里島APEC互稱職銜後,張志軍突出上述觀點,特別引人注目,大陸方面似乎正在加大兩岸政治談判及定位的力道。
閱讀全文
李克強2013年夏季達沃斯開幕演講實錄
李克強 — 2013年09月11日七年前,世界經濟論壇從瑞士的高山之巔來到了中國的渤海之濱,當時我正在遼寧工作,親身經歷了夏季年會的創辦工作。從2008年9月至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整整五年。目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是錯綜復雜,有些發達經濟體剛出現一些好的跡象,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又面臨著下行等諸多壓力。
閱讀全文
林毅夫駁“看衰中國論”
吉密歐 — 2013年08月02日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政府資深顧問林毅夫(Justin Lin)批評了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普遍看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前景的悲觀情緒,並預計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5%至8%之間。
閱讀全文
吳敬璉:今年應明確提出改革路線圖時間表
2013年03月26日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3年的要求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今年要做的事情就是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
閱讀全文
專訪吳敬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是經濟改革的頂層設計
21世紀經濟報導 — 2012年10月13日中國崛起的另一面,還有全球化的衝擊。這中間最為學者所憂心的議題,一個是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另一個則是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前者的挑戰在於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一直沒能真“為什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主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因為現有的增長模式的弊端凸顯,造成資源枯竭、環境破壞、腐敗蔓延、貧富分化、貨幣超發和流動性氾濫等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兩岸議題相關的活動: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