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價值
- 背景說明
-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永續發展」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 新聞導覽
-
碳費怎麼收? 環保署:將研擬2030年前的費率調升機制
台灣將於2024年開徵碳費,但具體費率及徵收機制仍不明朗。
環保署預告第二批碳盤查對象標準 明年起納入
環保署過去已經公告第一批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排放源,為了加緊碳盤查的腳步,23日預告第二批應辦理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對象,只要是直接排放及間接排放總和在每年2.5萬噸以上就會納入,初估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將受影響,將於明年起開始納入盤查對象。
石虎保育VS太陽光電 竹森太陽光電廠案各自表述
苗栗縣銅鑼鄉竹森太陽光電廠案今天召開非都小組審議大會,場外台灣石虎保育協會等生態保育人士要求退回開發案。
電網緊繃又面臨熱浪來襲 今夏除了通膨還有致命危機
全球電網即將面臨數十年來最大考驗,世界上幾個最大經濟體的發電已處在吃緊狀態。
新聞中的法律/再生水條例修法的重要性
政府在制定區域水資源經營計畫時,往往已考慮到地區未來發展跟供需狀況。
洪水肆虐孟加拉和印度 數百萬人受困至少57死
官員21日表示,豪雨引發廣泛洪水,肆虐孟加拉和印度境內大片地區,導致數百萬人受困和至少57人喪命。
環保署公布碳盤查指引 協助中小企業自主減碳
環保署今天(19日)公布「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作業指引」,提供碳盤查執行方法與試算工具,作為中小企業進行自主減碳的依循。
攝氏50度高溫襲南亞 熱中暑2500人死
地球發燒,弱勢民眾成最大受害者。南亞近日陸續傳出史上最高溫度,巴基斯坦城市上週日溫度來到攝氏50度。專家指出,從中顯現氣候變遷帶來的高溫已無法避免,而其中最大的受害族群則是老弱婦孺與貧窮的人。
- 專家觀點
-
【基金會刊登】數位監控VS應用 跨世代交鋒(刊登於109.10.29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10月29日常言道,人生七十才開始挑戰不斷,在新時代的到來,基金會應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可以量能建構的場域和典範,把七十歲、五十歲、三十歲、放在同一個平台上,一起討論台灣未來重大議題,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期待三十歲能將七十歲與五十歲的經驗傳承。
閱讀全文
【基金會刊登】揭開數位面紗(刊登於109.10.28中國時報A8.A9)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 — 2020年10月28日承擔與試煉系列座談一直是余紀忠文教基金會的挑戰。來自時報出版公司趙董事長推薦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上下冊,在資本主義作為全球化多年推手,哈佛社會學者祖博夫(Zuboff)出書,對當今資本主義提出挑戰,面對未公開揭露數位操控造成的不安與威脅,深刻且清楚的描繪發展趨勢,發出警訊。
閱讀全文
「地表最強里長」談南機場都更
2020年07月02日拜訪傳聞中「地表最強里長」,中正區忠勤里的方荷生里長,適逢午後雷陣雨,里長把握時間去家樂福載民眾捐贈的物資,在車程中跟我們分享南機場的都更情況。
閱讀全文
走訪萬華在地店家,看見「土會黏的艋舺」如何社區共好
2020年06月24日本篇文章訪談了三個萬華在地店家,聆聽他們在本業之餘,如何為地方貢獻心力,透過他們的故事,帶你看見人們口中「土會黏的艋舺」,如何由地方生活為根基,堆疊成深厚的人文與歷史場域。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1.01.22 2019.12.17 2013.12.17 2013.05.25 實在年代文化議題講座 2010.04.01
2010.04.02
2008.02.01 出版《知識分子的省思與對話》 2005.11.12 2002.07.29 出版「近代中國的發展與變遷研討會」文集 1990.12.17 1990.8.16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