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局下的兩岸變遷與發展
- 背景說明
-
中國崛起,不論其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領域的實力,都已對全球造成衝擊。 面對全球政經版圖的變化,不僅歐、美、日、俄等大國積極進行戰略布局,南亞、中亞各國也都捲入大國角力中。台灣和大陸一水之隔,經貿依存度高,雙方經濟層面既競爭又合作,中國崛起,台灣該必須認真看待、面對與了解,籌謀因應之道。
另中國崛起對台灣的衝擊,不可忽視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一直沒能真正積極的檢視生態環境,調整能源使用效率與產業結構,未來若是面臨更嚴峻的氣候變遷或是國際制裁,可能全無招架能力。
- 新聞導覽
-
台灣若成為美國的代理人戰爭後果極其嚴重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20日編按: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亞洲,美參院兩黨外交領袖帶領50名參議員,聯名致函總統拜登,呼籲把台灣納入印太經濟架構。台灣還積極爭取加入四方會談,台灣若成為美國的代理人戰爭後果極其嚴重。
閱讀全文
蕭美琴積極爭取加入IPEF和Quad
來源: 聯合報 — 2022年05月20日美國總統拜登出訪亞洲,中華民國駐美代表蕭美琴19日表示,持續與美方溝通尋找讓台灣有意義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的模式,此外,蕭美琴也說,台灣有意與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成員合作,推動全球衛生與疫苗、人工智慧、太空技術與科學等議題。
閱讀全文
拜登亞洲行前夕 美中外交高層通話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19日編按:拜登亞洲行前夕,中美高層先行展開通話,各自表達立場和底線。蘇利文今天與楊潔篪通話內容包括,討論區域安全、核不擴散、烏克蘭戰爭與美中關係特定議題。楊潔篪則警告,若美方打台灣牌必將把局勢引入險地。
閱讀全文
拜登亞洲行 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本周將出訪亞洲,商務部長雷蒙多證實,拜登此行將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日本、韓國、澳洲與紐西蘭預料都將加入此一新區域經濟組織。美國駐日大使易曼紐接受產經新聞專訪時表明,美日要加強太空、醫療、保健等的合作,並強調將不會邀請中國加入。
閱讀全文
「病毒無國界」布林肯聲明支持台灣出席WHA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19日編者按: 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本週日登場,就台灣是否能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除有13國提案支持台灣與會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更在18日發表聲明,指病毒無國界,沒道理把台灣孤立在外。台灣疫情嚴峻,一場屬於兩岸的國際外交戰也如火如荼進行中,就待這週看如何結尾。
閱讀全文
俄烏戰事效應 14國限制糧食出口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2年05月19日俄烏戰事延燒導致穀物價格狂飆,促使印度政府宣布禁止小麥出口,但印度並非唯一採取出口限制的國家。據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統計,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全球至少14國限制糧食出口,而這恐怕加劇糧食通膨危機。
閱讀全文
葉倫警告:全球陷入「停滯性通貨膨脹」
來源: 多元 — 2022年05月19日編按:去年11月葉倫曾表示,美國通膨雖高,但1970年代的停滯性通膨不會重演。隨著烏俄戰爭持續影響能源與糧食價格高漲,拖垮正在復甦中的全球經濟。葉倫此時警告,全球可能會進入經濟成長趨緩、停滯性通貨膨脹的高風險狀況。此外,戰爭引發的全球糧食危機,更必須做好救援準備。
閱讀全文
美中脫鉤代價巨大 不會有贏家
來源: 中國時報 — 2022年05月19日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陸美商會發布白皮書,提出在中國營運的美國公司的關注點和政策建議,並表示,美中「脫鉤」的代價將是巨大的,不會有贏家。該商會呼籲兩國都應該以解決具體問題為基礎,致力於制訂商業和政治接觸的「真正」計畫,避免圍繞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分歧公開發出煽動性、毫無益處的言論。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三中 中國模式轉骨敲門磚?
趙建民 — 2013年11月14日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後落幕,此次會議不但是習近平上台後最重要的大戲,清楚勾勒了未來九年執政的輪廓,還被譽為鄧小平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經濟改革會議,意義重大。
閱讀全文
吳敬璉:總體改革與先期準備
吳敬璉 — 2013年10月05日根據“問題導向”原則,對于現有體制在哪些方面需要進行改革,社會上已經取得基本共識。然而,目前面臨的體制性問題很多,需要進行的改革千頭萬緒,決不能事無巨細,四面出擊。這樣,就必須通過認真研究篩選出一組相互關係密切、又具有關鍵性的改革項目,形成所謂“最小一攬子”的總體改革方案。
閱讀全文
以一國兩區框架落實政治協商
李英明 — 2013年10月16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指出,兩岸不能只經不政;在陸委會主委和國台辦主任於峇里島APEC互稱職銜後,張志軍突出上述觀點,特別引人注目,大陸方面似乎正在加大兩岸政治談判及定位的力道。
閱讀全文
李克強2013年夏季達沃斯開幕演講實錄
李克強 — 2013年09月11日七年前,世界經濟論壇從瑞士的高山之巔來到了中國的渤海之濱,當時我正在遼寧工作,親身經歷了夏季年會的創辦工作。從2008年9月至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整整五年。目前,世界經濟形勢仍然是錯綜復雜,有些發達經濟體剛出現一些好的跡象,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又面臨著下行等諸多壓力。
閱讀全文
林毅夫駁“看衰中國論”
吉密歐 — 2013年08月02日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政府資深顧問林毅夫(Justin Lin)批評了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普遍看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前景的悲觀情緒,並預計未來2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保持在7.5%至8%之間。
閱讀全文
吳敬璉:今年應明確提出改革路線圖時間表
2013年03月26日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去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3年的要求是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今年要做的事情就是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
閱讀全文
專訪吳敬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是經濟改革的頂層設計
21世紀經濟報導 — 2012年10月13日中國崛起的另一面,還有全球化的衝擊。這中間最為學者所憂心的議題,一個是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另一個則是金融全球化的衝擊。前者的挑戰在於台灣長期被排除在國際組織之外,一直沒能真“為什麼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會成為未來發展的主線?”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因為現有的增長模式的弊端凸顯,造成資源枯竭、環境破壞、腐敗蔓延、貧富分化、貨幣超發和流動性氾濫等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兩岸議題相關的活動: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4.3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