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 背景說明
-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 新聞導覽
-
「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 環保團體籲納入低碳蔬食政策
來源: 中國時報 — 2022年05月11日生態、環保團體今(10)日發布聯合聲明表示,甲烷的溫室效應約為二氧化碳的80倍,減少甲烷排放是最快速有效且經濟的減緩措施,有助於控制地球溫度上升不超過1.5度,透過畜牧業減排是不可忽視的淨零排放策略。
閱讀全文
農生中心與畜試所合作 淨零排放為目標
來源: 中華日報 — 2022年05月10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與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將攜手研究農業碳匯,期能達到淨零排放,為此,雙方特簽署合作備忘錄,並以永續發展淨零排放為目標,利用科學技術探究牧草之碳捕捉和碳固定能力,提升牧草生產的固碳效率。
閱讀全文
遭流刺網誤傷 海龜「早八」傷癒重返大海 學者籲落實廢棄漁網回收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22年05月09日去(2021)年10月28日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玳瑁「早八」遭到漁船的流刺網誤捕而受傷,後續經過六個多月的照護醫療,上週(7日)由新北市政府於白沙灣成功野放。
閱讀全文
碳盤查、碳揭露…中小企業碳焦慮
來源: 聯合報 — 2022年05月09日「辦公室的燈全換成LED,但中央空調換不了。」天氣風險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最近盤查公司的碳排放,算出這家四十人的小公司一年排碳六十噸,因為辦公室是租的,除了空調動不了之外,其他能改的都改完了,接下來要買再生能源憑證,很容易就達成碳中和,呼應政府的淨零目標。
閱讀全文
政院組織再造 經部新設5個署
來源: 工商時報 — 2022年05月06日行政院會拍板第二階段組織改造案,將推動6部會49項組改法案。而經濟部將新設5個署,包括商業發展署、產業發展署、國際貿易署、能源署和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其中因應電商、物流蓬勃發展,服務業範疇愈來愈龐大,將商業司升格為商業發展署。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引領大思潮--記「近代中國的變遷與發展」研討會
余範英 — 2017年11月30日民國七十年代初是台灣能否從舊威權體制邁向新公民社會的不確定年代,外在環境上,我們剛走過外交孤危,內部發展上,則經歷了政治高壓和文學思潮辯證,而同時,各項建議基礎也正告完成。整體社會在深徹的歷練之後,產生迫急的改革願望,長久以來在威權體制下所累積的能量恰如弦上之箭,.......
閱讀全文
台灣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
朱雲漢 — 2014年04月02日要讓一個新生民主體制落地生根,需要經歷相當漫長的學習與反覆實踐過程,但要讓其崩壞,卻易如怪手拆屋。如果民主大廈的根基本來就不牢固,就有可能在眾人尚未驚覺的情況下,被社會中少數但激進的群體一推而倒。
閱讀全文
另一種凝視-走出去,開創更大的格局
楊渡 — 2013年10月16日最近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了,由加拿大小說家艾莉絲.孟若獲得。支持村上春樹的人於是議論再起,其中有一項即村上春樹的東方文化與日本背景,畢竟不同於西方;而去年由中國的莫言獲得,今年即不可能給亞洲國家。它只是說明了:文化是有民族與地域差距的。
閱讀全文
從王道思維看台灣未來往何處去
施 振榮 — 2013年10月10日王道的三大核心信念,是「永續經營」、「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國家社會要能永續發展,最重要的是要能創造價值,且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要能達到平衡。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未來要永續,要往更好的方向走,關鍵在台灣可創造出什麼價值?以及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能否平衡的問題。
閱讀全文
台灣往何處去?
朱 敬一 — 2013年10月10日一九六八年,長沙高中高一生楊曦光寫了一篇「中國往何處去」的文章,被以「反革命機會主義」之罪名下獄十年。曦光出獄改名楊小凱,赴美留學後成為知名經濟學家,也是我的好友。他生前好幾次來台灣,都向我感慨:台灣社會欠缺前瞻的、國際的見解,也太注重內部政治,容易形成國家發展的危機。
閱讀全文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余範英 — 2013年09月17日在年年風雨,人人駡政府,名嘴八卦滿天飛的社會氛圍下,基金會籌畫年餘,由規劃課程、組成講師團隊、招募青年菁英、訂定授課期程為期一個月的新嘗試,開辦種籽營播下希望的四十四顆種籽。談國家願景,結合群體能量,為公共議題缺乏關心,與不知如何參與或討論的社會,提供多元思考與全面的政策對話的場域。
閱讀全文
沒錢培訓選手 爭辦體育大拜拜?
王伯元 — 2013年07月11日台灣對於運動員的養成並沒有良好的環境及完善的制度。在冗長的訓練過程中他們多半靠家人支持及私人贊助。成功之前默默無聞,甚至被人冷眼相待。等到一夕成名,各界就爭相吹捧,慷慨金援,政府也開出各種優厚待遇並信誓旦旦要重建台灣體育環境。然而,新聞熱度過後一切又回歸平靜。選手們的培訓道路依舊坎坷顛簸,要自求多福。
閱讀全文
為甚麼道德要關注「受苦」?關於「道德進步」的一項補充
錢永祥 — 2013年07月01日「道德進步」是一個牽涉深廣的議題,它不僅關係到我們對於歷史、社會、人性的理解,關係到人類道德意識的演變,並且由於其起源、發展與歷史作用十分複雜,更是思想史本身的一個難有定論的懸案。不過在當代,「道德」與「進步」均屬於古僻字眼,罕見討論。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在高齡社會的議題上舉辦以下幾場座談: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8.07 跨領域都市韌性鏈結研討座談會
2017.05.18 鋪一條回家的路--前瞻施政 正視高齡少子 2016.12.13 檢視高齡社會 再造宜居家園 2016.11.22 一起回家看後山原鄉 2016.09.14 韌性都市、健康家園-檢視 高齡社會 再出發 1999.11.6
舉辦「邁向公與義的社會—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研討會
相關出版品:
基金會製作統整高齡社會相關簡報:
面對高齡社會(New) from yucc01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