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
- 背景說明
-
永續發展建構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社會正義三大基礎之上,尋求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因短期利益而忽略長期永續的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義。在思考永續發展同時,需要協調三個面向:首先,是經濟面向的永續,在發展經濟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其次,是環境面向的永續,對環境作合理規劃;最後,是社會面向的永續,追求同一世代及世代間的公平。確保這一世代與下一世代都有良好的生活環境為前提。
而高齡化、少子化社會是世界已開發國家的趨勢,同時國內也面臨超高齡社會的挑戰。如何打造高齡友善的環境,如何提供下一代希望與美好的未來更是世代正義關心的問題。這部分需要更多的人集思廣益,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之下尋求解決之道。
- 新聞導覽
-
台電公布電力淨零規劃 與西門子合推天然氣混氫示範機組
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 2022年04月27日台灣電力公司今(26)日和西門子能源公司簽署「混氫技術合作備忘錄(MOU)」,目標2025年達成興達電廠氣渦輪機混氫5%發電示範。
閱讀全文
減碳、疫情 惡水上大橋誰擔當
來源: 吳成豐/靜宜大學企管系終身特聘教授(台中市) — 2022年04月26日由美籍二重唱賽門與葛芬柯合唱的「惡水上的大橋」(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在七○年代合作推出。
閱讀全文
2030減碳43% 經部憂難達標
來源: 經濟日報 — 2022年04月21日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提及2030年減碳目標應達43%,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20)日坦言,台灣可能做不到。
閱讀全文
因應氣候變遷缺水 新竹台南海淡廠環評案過初審
來源: 中央社 — 2022年04月19日為減輕氣候變遷造成缺水問題,水利署提出海淡廠興建計畫,新竹、台南廠環評案今天進行小組審查。環委要求補充鹵水影響評估、光電估算資料後,2案皆建議通過、送大會審查。
閱讀全文
- 專家觀點
-
學習道德進步
錢永祥 — 2012年03月31日「道德進步」主要跟我們每個人的切身經驗,台灣社會變化非常有關係。人類都在面對問題時,今天的我們,還能有信心的去說:我們走在進步的道路上面嗎?談「進步」通常有個要求,就是要有一個進步的標準,若沒有一把尺,怎麼能說現在的狀態是好?
閱讀全文
知識分子不見了?
黃榮村 — 2011年12月06日27年前深秋初次造訪哈佛大學,一眼就看到波士頓環球報的頭條標題「最後一片葉子懸盪在樹上」(The last leaf lingering on the tree),配上一幅即將凋零的葉子似在風中做好告別的姿勢。
閱讀全文
文化視野下的教育與社會改革
黃榮村 — 2010年04月01日社會改革的原動力大概不外三類:(1)恢復人性尊嚴與人民作主;(2)對社會不良慣性及不合理既存制度的反動,並要求本質之恢復;(3)提升國家與社會的競爭力。這三類表現有其先後次序,大約是前述的政治→社會→教育三種改革。
閱讀全文
文化視野下的教育與社會改革
黃榮村 — 2010年04月01日社會改革的原動力大概不外三類:(1)恢復人性尊嚴與人民作主;(2)對社會不良慣性及不合理既存制度的反動,並要求本質之恢復;(3)提升國家與社會的競爭力。這三類表現有其先後次序,大約是前述的政治→社會→教育三種改革。
閱讀全文
從 2/3 到 50/50–一個沉重的數字政治社會學
南方朔 — 1996年12月16日而揭露貧窮固極重要,此書更重要的是它對貧窮問題為何從政治的體制以及 人們的感官與知覺系統裡消失所做的觀察與分析。正因為貧窮問題已自人們的知 覺裡消失,於是那另外 2/3 過著舒適生活的人,遂心情愉快的認為所有的人都和 他們一樣活在富裕社會裡,但這並不意謂那 2/3 的人是多麼的自私與麻木不仁, 而是人們的思想與認知取決於知覺。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近幾年在高齡社會的議題上舉辦以下幾場座談: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0.08.07 跨領域都市韌性鏈結研討座談會
2017.05.18 鋪一條回家的路--前瞻施政 正視高齡少子 2016.12.13 檢視高齡社會 再造宜居家園 2016.11.22 一起回家看後山原鄉 2016.09.14 韌性都市、健康家園-檢視 高齡社會 再出發 1999.11.6
舉辦「邁向公與義的社會—對二十一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研討會
相關出版品:
基金會製作統整高齡社會相關簡報:
面對高齡社會(New) from yucc01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