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價值
- 背景說明
-
風潮是一時的,趨勢是未知的,而「永續發展」植基於人心、訴諸於未來的價值信念。面對政治紛亂、社會失序、角色混淆、人文崩壞的現實,知識份子必須勇於發聲;族群、政黨、個人更須拋私忘利。對於台灣的未來,不能只焦慮、懼怕,更不能漠視與空想。選擇思考、聚集大家的智慧,為未來作籌謀,重建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
- 新聞導覽
-
政院拍板6部門改組!環署升環境部增4署 釀搶位子大戰
行政院修正組織法,將行政院環保署改制為環境部,並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及「環境管理署」。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歐盟CBAM將再掀大國氣候博弈
二○○五年歐盟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碳定價體系—排放交易系統(ETS)。
學者:企業2030減碳目標仍有段距離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4日指出,Intel已宣布在2030年或更早之前就要達到RE100的目標(達成100%使用再生能源,並逐年提報用電數據),但台積電同時期卻仍增加排碳15%;未來國際不只是比較晶片製程,在減碳、綠能的布局上也是很重要的競爭。
全球暖化釀嚴重海洋生態災難 科學家憂「大滅絕」再現
《衛報》報導,一份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警告,全球暖化正劇烈改變海洋生態,可能引發數千萬年以來最嚴重的海洋物種大滅絕。
氣候變遷因應交永續會 立委批卸責
行政院會日前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並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
2021燃煤發電量成長創新高 美能源智庫:暖化不超過1.5°C有困難
《衛報》報導,近日發表的報告指出,雖然去(2021)年全球興建中的燃煤電廠裝置容量有所下降,但煤炭使用量與全世界計劃興建的燃煤電廠數量仍太多,難以將暖化溫度控制在安全範圍內。
趨勢觀察/陳美融 打造跨生態圈淨零
隨著全球對氫氣(H2)的需求攀升,全球幾大化石燃料出口國有望成為最大受惠者。
海保署預告四項海洋野生動物保育計畫 鯨豚、三棘鱟等入列
鯨豚、海龜、黑嘴端鳳頭燕鷗及三棘鱟等,深受國人注目的海洋野生動物,除了《野生動物保育法》依法保育及科學調查監測,海保署進一步提出保育計畫(草案),期待以具體行動擴散保育效果。
- 專家觀點
-
「文化台獨」之我感
王 伯元 — 2016年08月06日台灣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除了原住民外,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在不同的時間點自大陸移民到台灣,幾百年來華夏中原的文化包含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學藝術、風俗習慣,隨著先民播遷到這塊土地上生根、茁壯。歷史的延革更讓台灣文化融入了原住民文化的純真樂觀、西方文化的創新活潑,以及日本文化的樸實嚴謹,展現出多元而豐富的內涵。
閱讀全文
中華文化 要拱手讓給越、韓?
王 伯元 — 2016年08月02日最近一個月內去了越南及南韓,心中頗有感觸。這兩個地方雖然現代化的程度不同,但都具備強烈的企圖心,積極躍進。但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倒不是他們的經濟成長,而是兩個國家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及珍惜。其實不只這兩地,幾乎所有亞洲國家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過中華文化的影響及薰陶。
閱讀全文
台灣離民主崩壞還有多遠?
朱雲漢 — 2014年04月02日要讓一個新生民主體制落地生根,需要經歷相當漫長的學習與反覆實踐過程,但要讓其崩壞,卻易如怪手拆屋。如果民主大廈的根基本來就不牢固,就有可能在眾人尚未驚覺的情況下,被社會中少數但激進的群體一推而倒。
閱讀全文
另一種凝視-走出去,開創更大的格局
楊渡 — 2013年10月16日最近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了,由加拿大小說家艾莉絲.孟若獲得。支持村上春樹的人於是議論再起,其中有一項即村上春樹的東方文化與日本背景,畢竟不同於西方;而去年由中國的莫言獲得,今年即不可能給亞洲國家。它只是說明了:文化是有民族與地域差距的。
閱讀全文
從王道思維看台灣未來往何處去
施 振榮 — 2013年10月10日王道的三大核心信念,是「永續經營」、「創造價值」、「利益平衡」。國家社會要能永續發展,最重要的是要能創造價值,且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要能達到平衡。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灣未來要永續,要往更好的方向走,關鍵在台灣可創造出什麼價值?以及所有利害相關者的利益,能否平衡的問題。
閱讀全文
台灣往何處去?
朱 敬一 — 2013年10月10日一九六八年,長沙高中高一生楊曦光寫了一篇「中國往何處去」的文章,被以「反革命機會主義」之罪名下獄十年。曦光出獄改名楊小凱,赴美留學後成為知名經濟學家,也是我的好友。他生前好幾次來台灣,都向我感慨:台灣社會欠缺前瞻的、國際的見解,也太注重內部政治,容易形成國家發展的危機。
閱讀全文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余範英 — 2013年09月17日在年年風雨,人人駡政府,名嘴八卦滿天飛的社會氛圍下,基金會籌畫年餘,由規劃課程、組成講師團隊、招募青年菁英、訂定授課期程為期一個月的新嘗試,開辦種籽營播下希望的四十四顆種籽。談國家願景,結合群體能量,為公共議題缺乏關心,與不知如何參與或討論的社會,提供多元思考與全面的政策對話的場域。
閱讀全文
沒錢培訓選手 爭辦體育大拜拜?
王伯元 — 2013年07月11日台灣對於運動員的養成並沒有良好的環境及完善的制度。在冗長的訓練過程中他們多半靠家人支持及私人贊助。成功之前默默無聞,甚至被人冷眼相待。等到一夕成名,各界就爭相吹捧,慷慨金援,政府也開出各種優厚待遇並信誓旦旦要重建台灣體育環境。然而,新聞熱度過後一切又回歸平靜。選手們的培訓道路依舊坎坷顛簸,要自求多福。
閱讀全文
- 基金會關注
-
基金會相關活動
活動日期
活動名稱
2021.01.22 2019.12.17 2013.12.17 2013.05.25 實在年代文化議題講座 2010.04.01
2010.04.02
2008.02.01 出版《知識分子的省思與對話》 2005.11.12 2002.07.29 出版「近代中國的發展與變遷研討會」文集 1990.12.17 1990.8.16
-
完整大小的圖檔: 5.6 KB |檢視
下載
-
完整大小的圖檔: 6.6 KB |檢視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