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擴出口不如振內需
進入21世紀以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受到多種因素之影響欲振乏力,甚至呈現逐漸走低之趨勢;平均年經濟成長率由1990年代的6.63%,下降至2000-2014年的4.03%。7月底主計總處發布今年第2季的經濟成長率預估只有0.64%;其中商品及服務之輸出(以下簡稱出口)萎縮1.30%,以致淨出口(出口減進口)對實質GDP成長的貢獻為負值的2.07%;幸賴國內需求實質成長3.03%,對GDP的增長貢獻了2.71%,方使經濟成長率能維持正值的0.64%。
閱讀全文
大陸股市風波之啟示
大陸股市近期的大幅震盪,對大陸股市主管機關及投資人必定起了相當大的震撼作用,讓他們上了寶貴的一課。以上海上證指數為例,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只花1年時間,指數即上漲了約1.6倍;但在緊接著的一個月(至7月8日),卻一路慘跌幾達三分之一。在驚嚇之餘,迄7月8日止,有超過一半的上海、深圳兩市股票,申請停牌(暫停交易)以避跌。
閱讀全文
全球經濟金融的連動與挑戰
自從1980年代起,隨著商品與服務貿易自由化、跨國直接投資、勞動與資金跨境移動,以及金融自由化與國際化之推動,再加上金磚四國、東歐諸國與越南等新興經濟體走向市場經濟與開放,融入世界經貿體系,使得世界各國間的商品、服務、投資、勞動與資金往來越來越自由,而且越來越熱絡。這就是經濟金融的「全球化」。
閱讀全文
金融全球化之衝擊與省思
近二、三十年來,世界各國間的貿易、投資、資金與人員往來越來越密切,形成全球化的浪潮,將各國經濟予以整合在一起。全球化雖然予世人帶來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經濟成長加速的果實,但其在惡化所得分配、加深競爭壓力、破壞環境生態、不公平競爭衍生剝削現象等方面產生的爭議,亦激起了各地的反全球化運動。
閱讀全文
面對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步伐最慢、爭議最多、但也最為重要的議題。任何企業的採買、銷售、投資、避險、融通,在在有賴金融體系的支援與協助。因此,當金融體系不健全或欠缺效率時,其對應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難以活絡,種種經濟問題與困難也就會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面對台灣金融的健全化、效率化、全球化
在台灣邁入新世紀的進程中,金融改革一直是各項改革倡議中討論最久、步伐最慢、爭議最多、但也最為重要的議題。任何企業的採買、銷售、投資、避險、融通,在在有賴金融體系的支援與協助。因此,當金融體系不健全或欠缺效率時,其對應的實體交易自然也就難以活絡,種種經濟問題與困難也就會層出不窮」。
閱讀全文
稅制改革的正確方向:兼顧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
我很榮幸參與這場研討會的策畫。談到今天研討會的主題-稅制改革的公與義,我想或許有些人會提出一點質疑:稅改怎麼能夠從公與義這個角度來看、來談,會不 會有偏頗的可能性?我想如果對稅有一點點了解的人都知道,就稅制的設計而言,至少應該要兼顧到三個目的:一是充裕政府的財源,即稅收,此外,必須能兼顧到經濟學者說的效率和公平....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