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許嘉棟》「匯率操縱」二三事(下)
前央行副總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昨日(11日)撰文指出,當前金融問題,本日再提出過去相似之例與解方。央行為避免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必須努力將為降低新台幣升幅所進行的買匯金額控制在GDP的2%以下。在此買匯額度限制下,若新台幣升勢依然不止該當如何?成了央行必須面對的挑戰。
閱讀全文
許嘉棟》「匯率操縱」二三事(上)
前央行副總裁/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新台幣近期面臨強大升值壓力,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在去年十二月中旬復把台灣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
閱讀全文
許嘉棟》資產價格波動該在乎嗎?
東吳大學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繼先前「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乙文後,近日央行與金管會聯手打房,許嘉棟又於聯合報撰文探究的值得省思問題:消費者物價與資產價格同樣都是物價,為什麼各國央行的「穩定物價」職責,只列入消費者物價,對資產價格的波動則多不加聞問?
閱讀全文
許嘉棟》央行打房與資金移轉
編按: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指出,台灣房價持續上揚,以及銀行偏重不動產放款,主因資金過剩且無適當運用去路所導致。遲早仍須靠央行採取調降貸款成數上限等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來解決,應是國人的合理預期。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下)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貨幣學派的貨幣理論昭告世人:貨幣過多必然引發物價上揚。不只可由歷史上不少陷入高度物價膨脹的國家獲得見證,而且1980年代中期前經濟學者的實證研究,也都印證只要一國貨幣供給成長過速,通常經過半年至一年半的時間遲延後,其物價(主要指消費者物價)的上漲率即會顯著提高。
閱讀全文
許嘉棟》貨幣與物價關係之謎(上)
各國中央銀行通常以維持物價穩定為首要任務,在物價無上揚之虞時,方轉以提高就業、協助經濟成長為政策目標。此處所謂的「物價」,一般係指與民眾生計息息相關,故令民眾與政府密切關注的消費者物價。當消費者物價上漲率超過百分之三時,各界即會對央行及政府提出應採取措施,以穩定物價的要求。
閱讀全文
國際政經變局下台灣宜有之因應
2018年以來,反全球化、川普擾動國際經濟秩序、英國脫歐,以及美中爭霸,由貿易戰逐漸升級擴大至各領域的對抗等等灰犀牛一起奔襲前來,本就令全球經濟景氣陷於不振;雪上加霜的是:於2019年底萌生,並快速蔓延擴大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產業斷鏈,以及各國採取了鎖國、中斷防疫與醫療用品及其原材料之出口等措施,以求自保。
閱讀全文
許嘉棟 : 兩岸的國進民退
做任何決策,都必須在多項目標中作適當的取捨。政府在企業經營體制的決定上,所面對的主要即是效率與公平二目標的取捨。各國經驗顯示,公營企業的經營績效普遍低於民營企業,鮮有例外;但是公營企業的利潤可歸全民共享,避免所得分配不均,而且較會配合政府政策、兼顧公益,則是支持公營者的主要立論依據。......
閱讀全文